沈阳:高温!春装销量跌三成 还怕砸手里
涉水景区游客量猛增冷饮摊3分钟卖19瓶水
经济学“一度效应”显威力
上周末两日,沈城气温持续走高,俨然盛夏来临。气温陡升,沈城周边的嬉水景区顺势开园,商业区里的冷饮销售迅速回暖、春装商贩低价甩货,就连大棚里的草莓采摘都被形容为“汗蒸”活动。天气影响着生活,也影响着生意,经济学“一度效应”再显威力。
涉水景区游客猛增
沈城东部某景区的嬉水项目10天前刚开业,就在上周末迎来游客“井喷”。尽管景区方面并未向记者透露周日当天游客具体人数,但从现场来看,“天气确实帮了大忙,不然这时候哪有这么多人来玩水。”景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市内几大公园的涉水项目也受到孩子们的追捧。尽管这两天风力不小,公园里自划游船的“出游率”仍较往日偏高。带孩子出来游玩的郝先生表示:“气温突然升高,孩子要来划船,风一吹,也不感觉热了。”
沈城某旅行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常有朋友问漂流景区什么时候开漂?去年夏天受天气干旱影响,很多景区早早关张。今年气温提前攀升,是不是会有景区将运营时间提前?”业内人士称,一般情况漂流游是6月份中旬开漂,今年高温天气提前到来,“有的漂流景区在筹备5月开漂。”
冷饮摊3分钟卖19瓶水
气温突然升高,让卖冷饮的和夏季时令食品的商贩自叹“天助”。前天下午2时许,中街步行街附近一冷饮摊位前围满了顾客,且多为年轻人。仅在3分钟时间内就卖出19瓶水及雪糕等。摊主告诉记者,周末气温直线上升,冷饮销量也跟着直线上升。据介绍,每年的6月至8月是沈阳冷饮的销售旺季。“看天气预报,这周最高温也都在25℃以上,按这趋势,今年的冷饮销售旺季恐怕要提前。”
除了冷饮,因为天热,凉粉、凉面等夏季时令食品也在这个周末迅速出现在沈城的大街小巷。塔湾家乐福附近一摊贩告诉记者,这几天,每天都能多卖二三十碗。与此同时,沈城大小饭店的啤酒销售也迎来高潮,这从啤酒批发部的送货量就可以看出。一家批发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周末多送20%的货。”
春装销量跌三成低价甩货
商场促销尽管都会打出提前量,但突然升温还是给春装市场带来了“双重打击”。“春夏交替时节向来是春装的促销季,但今年沈阳似乎没经历春天就直接入夏了。”从事服装生意多年的金女士告诉记者,往年3、4、5月是春装的销售旺季,“今年只有3月份卖过一些春装,4月后半月直接入夏,春装销量比去年跌了30%。”
在五爱服装批发市场,记者看到不少长袖衬衫、外套等春装被挂到“特价区”,“新装上市”区陈列的则几乎都是半袖、短裙等。销售商海女士表示,今年天气变化太快,说热就热,现在都在卖夏装。”受访的大多数消费者“不想占春装低价甩货的便宜”。正如王小姐所言,“天气已经逐渐热了起来,现在买来的春装,今年恐怕穿不了几次,衣服过了这个季,也就过时了。”
“一度效应”可看天儿赚钱
经济学界有“一度效应”的说法,也就是气温发生1℃变化,商品的销量就会随之发生较大改变;气象经济学中也有一条“德尔菲气象定律”,即企业在气象上投入1元钱,有可能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
沈阳工业大学营销学教师赵巍介绍,“一度效应”在餐饮行业体现得非常明显。在德国,每当平均气温超过22℃时,啤酒就开始畅销。当气温每上升1℃,大瓶装的啤酒则会每天多销售230万瓶,这就是著名的德国“啤酒指数”,也是啤酒商调整产量的重要参数。
赵巍表示,对于生产商和销售商而言,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才能掌握市场的前景,针对气象资料对销售做出及时的调整,才能准确决策,获得丰厚的利益。“最典型的例子是,2006年,意想不到的暖冬让苏南地区服装企业生产的羽绒服积压高达70%,企业倒掉一大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