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市两个小红本撬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作为一家以育苗为主的农事企业负责人,每年忙过6月到11月的育苗期后,海城市嘉良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金良便迎来了清闲期。但今年这个冬天,李金良显得有些忙碌。
“去年那两个‘小红本’贷来的钱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让公司的利润提升了一大截,2015年我打算把基地里的另外6个老棚子也扒掉换成智能棚,再提高下产量,这些天正为这事四处跑着呢。”1月7日,基地内查看旧棚概况的李金良脸色蜡黄,连日来的奔波与高血压的复发让他显得十分疲惫。但谈起基地新一年的规划时,李金良却像变了个人似的,一下精神了许多。
李金良口中小红本的故事要从2010年说起。当年李金良厌倦了在外经商的生活,回到海城市望台镇流转了200亩土地,建立了育苗工厂。然而,做育苗的李金良没有像自己当初做药品生意时那么顺利,正当公司各项业务逐渐走向正轨时,2012年的一场洪水几乎将工厂毁于一旦。经四处筹钱后,李金良的工厂再次运转了起来,但资金一直是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
去年6月,正值育苗的关键期,70万元的种子资金缺口压得李金良有些喘不过气来。鞍海两地的银行,他几乎跑了个遍,却都吃了“闭门羹”。“流转来的土地,自己建的大棚进不了市场,银行根本不给贷款。”为此,李金良整天愁眉不展。一次,镇里的一位领导到村里调研土地流转情况,交谈中给李金良出了个主意。
对李金良来说,这个办法有些“神秘”。第一步,不是去跑银行,而是去海城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办理土地经营权证及其附属设施所有权证。很快,两个小红本真就办了下来。海城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主任潘本涛说,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他们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置为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贷款时只抵押土地经营权,土地承包权仍归属农户,而颁发设施所有权证则是根据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全会精神而采取的一个创新举措。
让李金良们能顺利从银行贷到款确实不太容易,如何引入担保平台成了最大的难题。“我们通过建立农村产权权属认定、抵押与处置三大平台来规避金融机构放贷的风险。也就是说,如果贷款方没有偿还贷款的能力或违约了,可以通过处置平台处置土地经营权等来实现还款。”潘本涛说,这样一来,在政府的协调下,一些金融机构开始向李金良们伸出了橄榄枝。
拿到两个小红本的李金良立刻向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提交了申请。令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自己便拿到了70万元的贷款。
“光我们望台镇就有大棚2万栋。按每栋每年的苗需求3000棵计算,那就是6000万棵,我就是再扩大几倍生产量都满足不了。”李金良对育苗工厂的未来充满信心,“迎合市场需求做企业,想发展不好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