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海绵城市” 收集雨水量年蓄14个昆明湖

16.12.2014  11:11

  昨天,记者从市排水集团了解到,本市正在打造“海绵城市”,今年全市累计收集利用雨水量2781万立方米,相当于14个昆明湖。通过已建成的25个蓄水池,本市今年累计收集9万多立方米的雨水,将其再生利用起来。京华时报记者刘雪玉

   桥下蓄水池

   收集后进行污水处理

  左安门桥东北角的一处小房仅有6平米大小,连通了8026平方米的大水池,专门用来收集方圆5公顷的雨水。小房间的地下通道共有三层,每层层高4米左右。蓄水池位于8米深的位置。

  据市排水集团第一管网运营分公司经理田志勇介绍,该雨水利用工程是去年完工的,工期一年。之前没有蓄水池时,雨水直接入河,水中的污染物对河道甚至地下水都会造成威胁。而现在,雨水被收集后被送入附近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再处理。

  田志勇说,雨水中除了垃圾、沙土等,还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的含量约在300毫克/升,而处理之后的干净雨水的COD只有70-80毫克/升。干净雨水被送进6048立方米的大池子,排入河道或者被再利用起来。

  目前,这样的蓄水池全市已建成25个。今年,这些蓄水池已累计收集9万多立方米的脏水,脏水没有排入河道,而是被再生利用起来。明年,还将在部分下凹式立交桥建设26个蓄水池,用来收集雨水,而这些收集起来的雨水也将被用于道路降尘、绿化灌溉、洗车、补充河道景观用水等。

   公园蓄水池

   用于绿化和公厕用水

  西城区月坛公园南区新建了一处蓄水池,有效容积率达500立方米,按北京市的年平均降水量估算,今年一年,月坛公园南区共节省7000立方米到8000立方米的雨水,用于绿化的喷用水及公厕用水。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西城区投资3000多万在28项雨水利用工程中,月坛公园的雨水利用工程就是其中一项。“以前公园南区的雨水都通过市政排走了,今年建蓄水池后,通过处理设施对雨水进行处理,从而用在绿化用水中。”与此同时,也让公园的雨水不再外流,减轻了市政排水的压力。

   其他工程

   西城改造40老旧小区

  该负责人介绍,除了蓄水池,本市还有多种雨洪利用工程。2014年,本市完成了公园综合与水利用改造、雨水收集池、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集雨樽等250余处城镇雨水利用工程,蓄水池容积约1.6万方,透水砖和下凹式绿地48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城镇雨水利用工程967处,雨水综合利用能力2153万方,今年一年累计收集利用雨水量2781万方,相当于14个昆明湖的蓄水量。这些都要得益于本市正在打造的“海绵城市”概念。

  “以透水砖为例,它不是简单的砖,而是通过挖7到8厘米的垫层,让雨水能够有效地渗入。尤其是在下完小雨和中雨后,能够起到让雨水不再外流的作用。”目前,北京市的很多老旧小区,每逢下雨天路面就会积水,通过建透水砖面或者下凹式绿地,地面不会积水,小区的环境也会提到提升。今年西城区已对40多个老旧小区进行“海绵城市”改造,椿树、大栅栏等平房院也进行了升级改造。

  >>链接·海绵城市 排水处负责人告诉记者,“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今后,本市将进一步加强雨洪水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公园、停车场、居民区、产业园区、绿化带等设施,建设透水砖、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等雨水吸纳、蓄渗和利用工程,继续打造“海绵城市”。

   ■相关新闻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展开幕持续到2015年上半年

   13个水质监测点保水质安全

  昨天,“饮水思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展览”在首都博物馆开幕,以庆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引导全社会爱水、护水和节水,展览计划持续至2015年上半年。

  展览分文化篇、建设篇两个展区,分别从“水对人类文明演变的重要影响、水对城市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必要性、决策过程和建设运行”两个维度进行展示。据悉,展览筹备历时半年,展出内容涵盖了历史文化、国家决策、资源环境、水利、移民、文物保护等多方面内容。

  文化篇分为“水生万物”“水旱无常”“以水为利”“‘自来’之水”“南水北调”五个单元。建设篇分为“建设与创新”“放心用水”“移民奉献”“引水固源”四个单元。其中,“建设与创新”单元是整个展览的重点,依次介绍了沿线省市的建设情况,再现了膨胀土、沙河渡槽、穿黄工程、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PCCP管道工程、西四环暗涵工程等科技创新点。

  南水北调运行管理中心主任仇文顺介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历经11年的建设期,为保证北京水质安全,全程共设了13个水质监测点,位于北京的有惠南庄、团城湖两处。除此之外,还在大宁调压池增设了一个监测点,在这些监测点的“关注”下,“问题水”将被拦在三道防线之外,做到不进京、不进城和不进厂。

   南水北调宣讲员进社区宣讲

   54年来地下水位下降21米

  南水北调怎么进京?水质安全如何保障?昨天,市委宣传部、市南水北调办、市委讲师团共同组建由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来自工程一线的群众代表组成的“江水润京华——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宣讲团”首场报告会走进西城,为到场的社区居民详述了南水进京,一湖清水的来之不易。

  昨天上午,360余名来自德胜街道、月坛街道、区环卫中心等多个街道的市民将西城区文化中心二层多功能厅的座位坐得满满当当。“北京是资源型严重缺水特大城市,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本市地下水可采水源深度已经从1960年的3.2米下降到了现在的24.5米。”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宣讲人这一开场白一下子就让在场的人感到了北京严峻的缺水现实。

  随着宣讲人的娓娓道来,在座的市民了解到为了让首都人民喝上放心的丹江水,中线河南、湖北人民做出巨大的贡献。同时,北京房山、丰台、海淀等区县的居民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贡献。宣讲人讲到拆迁过程中,主干线要从房山区一个村的墓地穿过,必须迁走村里祖祖辈辈的墓地,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奶奶第一个站了出来,不仅签了字还劝说全村人支持政府的工作。

  听完报告会,现场有市民表示,报告会让他们了解了南水北调的来之不易,作为北京市民更要珍惜水源,在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

密织精细管理网 推进环境美秩序优
  专家把脉 部门联动 群众参与   8月2新浪辽宁
220千伏盛京—滂江电缆线路工程实现盾构隧道全线贯通
  9月1日,位于大东区地坛街与善邻路交会处,新浪辽宁
周四太阳仍“撒欢儿” 周五阵雨淅沥沥
  随着中小学正式开学,阳光也像小孩子一样撒欢儿了。新浪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