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涓细流育人不息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养心灵。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提高城区文明程度和居民文明素质为目的,沈河区注入文化内涵,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活动内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形象、生动、具体、接地气地让群众逐步感知、领悟,进而融汇成高尚的人生追求和前行的不竭动力。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沈河区以家庭这个最小的社会细胞为重点,在落细上下真功夫,通过建立系统的家庭档案,写家史、晒家训、传承好家风,营造浓郁的家庭文化,使之成为弘扬核心价值观最直接、最细微也最有效的抓手。使市民阅鉴家道,知往兴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每个家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建家档树新风
家庭建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几年来,沈河区通过引导居民建立家庭档案,使家庭成员追求健康、文明、高雅的生活方式,以此来影响和带动周边的家庭和群众向上向美向善,树立文明新风,共建“幸福沈河”。
74岁的韩来意老人是沈河区新北站街道山东堡社区的居民。老人从2003年7月开始建立家庭档案,通过收集、完善、整理,现有家庭档案93盒册,其中纸质档案5530张件,图像档案2560张,声像档案12本。档案记录下了距今209年以来、八代人在河南林县、辽宁北镇和沈阳三地的居所变化、家庭生活和时代的变迁。如今,老人已成为沈阳市家庭建档明星户,新疆、河北、山东、吉林等外地来此参观考察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目前,在沈河区拥有像韩来意老人这样的家庭建档明星户36户,其家庭建档工作在全市都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五里河街道药大社区居民宋天成的《家族百年大事记》被选送赴境外参加展览,明星户王世烈接受过中央电视台和辽宁卫视的专访,而明星户李培生、郭常信、姜艳华则是沈阳市家庭档案研究会副理事长。
近年来,沈河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色彩纷呈的家庭建档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家庭建档工作的影响力,推动了家庭建档工作向纵深发展。如今,一支由364名志愿者组成的家庭档案宣讲团活跃在全区各行各业;“家庭档案话今昔,以史为鉴育新人”主题图片展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和商业街区;家庭档案专题讲座,把家庭建档工作普及到了全区每个街道和社区。沈河区家庭建档人群既有科学家、画家等特定人群,更有普通居民参与其中,形成了全区广泛参与、全民动手的良好工作局面。
写家史传美德
2012年至今,沈河区开展了“万户家庭写家史”活动。截至目前,共征集到30余部家史,共计150多万字。其中,王永昌撰写的《风雨征程回忆录》34万字,王富德编纂的《谱书》记录了七世到十五世家庭所有成员的基本情况。
今年,沈河区制定出台了《“写家史·晒家训·传承好家风”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开展“好家史好家训好家风”征集活动,将家庭中的光荣传统传承、发扬开来。目前,首批已征集到300余条家训及家风传承故事。特别是以优秀作品的主人公姜艳华、朱鹏达、贾同仪等组建的基层巡回宣讲队,深入街道和社区,为广大居民讲述自己家风故事,与大家共同交流心得体会。同时,通过策划编排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将家庭的精彩事例,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把好的家风家训进行推广和传承,从而将家庭道德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引领全区的家庭逐步形成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自立自强、科学教子的良好风气,营造关注家风、崇尚家风的浓厚氛围。
60年前的老照片,30多人四世同堂的大家庭,5岁到65岁的家族照……不久前开展的“全家福”照片征集工作,受到了沈河区居民们的热捧。点点滴滴都是情,平平淡淡才是真。每一幅照片背后都承载着每个家庭精彩的瞬间和感人至深的故事。家庭生活中的过往岁月,通过手记、照片和故事等,经过整理留存给后人,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后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张晶
特约记者刘蓉
编辑: zfw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