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档案馆6月办“清末老沈阳影音展”
本报讯 记者康馨月报道 清末老沈阳的珍贵照片在市档案馆的征集下陆续回归,今年6月将举办清末沈阳老照片影音展,公开展览一批从未面世的照片和录音。
昨日,市政协委员、沈阳市档案局局长荆绍福介绍,今年将再开“清末老沈阳1884-1911影音资料展”。最早的沈阳站、中华剧场等照片将首次亮相。
自去年从法国带回了沈阳最早的彩色照片后,市档案馆继续在世界和全国各地寻找老沈阳历史资料。目前又征集、回购一百余张沈阳绝版老照片。
其中涉及一张1905年怀远门城楼上架着两门大炮的照片。荆绍福描绘,怀远门城楼上架大炮的照片,是距今为止唯一的一张当时城门照片。
这些照片来自世界各地,全都是第一次公开展出。一段录自沈阳最早的音频资料,也将在展览上公开播放。该音频声音来自于清末传教士司督阁。他从1883年来到沈阳,在沈阳行医多年直至1936年去世,被当时的人称为“奉天神医”。该录音是在他临终前,应他学生的要求留下的,汉语、英语各一段。
荆绍福介绍,市档案馆去年还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发现了两本最早最珍贵的文件,目前正在翻译中。这是1929年沈阳市正式将奉天改名为沈阳时,英国官方通知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沈阳市改名一事的文件。
目前市档案局正在做的重点工作就是排版一本名为《1884-1939沈阳影像》的书。荆绍福称,这本书将把目前为止档案局征集和购买来的几百张照片全部公开,该书将采用哑粉铜版纸,每张照片都尽可能高清印刷。“我们之所以采用这么好的纸,就是希望把这些照片的版权公开让大家免费使用。画面质量相当好,直接扫描或者复印就可以用,搞研究、写书都可以直接用。”这本书明年将在沈阳各书店出售,全套定价为300元。
市档案馆开始面向全体市民征集家庭档案至今已经近4年,2015年将新增加“家史、全家福”征集项目。
市档案馆将从今年开建全国首家“家史保管中心”及“全家福保管中心”,将记录最平凡家庭的文字和图片整理,成为记录生活变迁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