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辽宁省渔业增殖放流工作新闻发布会在沈阳举办
2016年5月20日,省海洋与渔业厅在沈阳举办了全省渔业增殖放流工作新闻发布会。
会上,省海洋与渔业厅党组成员、副巡视员陈来钊向与会媒体通报了我省近年来开展增殖放流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十三五”期间尤其是今年我省增殖放流工作计划安排。
当前,我省正在大力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增殖放流工作是建设现代渔业的重要手段,是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近海渔业增殖放流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深受广大渔民的欢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我省开展渔业增殖放流历史悠久,早在1985年率先在黄海北部开展了中国对虾的增殖放流。“十二五”时期,全省的增殖放流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增殖放流规模不断扩大,放流品种不断增加,在近海渔场和内陆水域放流区域共投放水生生物健康苗种518.11亿个单位,投入资金4.12亿元。近年来,我省进行的中国对虾放流投入产出比高达1:9左右,三疣梭子蟹投入产出比达到1:10左右。每年平均为近海捕捞渔民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取得了资源恢复、渔业增产、渔民增收的良好效果。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继续开展近岸海域增殖放流工作,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科学养护近海水生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安全,促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016-2019年,在黄海北部、渤海辽东湾渔场以及内陆水域开展鱼、虾、蟹、贝、淡水鱼等海淡水品种增殖放流工作,预计全省计划在近海及内陆公共水域年平均投放水生生物健康苗种100亿个单位,年平均投入增殖放流资金8100万元左右。预期平均每年在黄海北部和辽东湾回捕中国对虾产量总计480吨左右,产值8000万元;回捕三疣梭子蟹300吨左右,产值2000万元;回捕鲢、鳙、河蟹、团头魴和池沼公鱼等1.6万吨,实现产值2.5亿元以上。
2016年,全省计划投放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车虾、褐牙鲆、梭鱼、鲢鳙鱼、河蟹等海淡水品种100亿个单位(其中海水品种49.28亿个单位,淡水50.72亿个单位),投入增殖放流资金8100万元(其中海水6940万元,淡水1160万元)。
来自新华社辽宁分社、辽宁电视台、辽宁日报、东北新闻网、腾讯大辽网、中国海洋报辽宁记者站等媒体的记者共10余人应邀出席了发布会。省厅办公室、渔业处、渔政处、省苗种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