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芭”之火何以难灭?
据了解,印度尼西亚政府将禁止开辟更多油棕园,并且暂停对油棕业者发出新种植园执照。为此,代表650多个油棕业者的印尼棕榈油协会已经发出警告,新措施可能直接或间接打击2400万人的生计。更重要的是,只要农民将谋生目光仍放在油棕业,放火烧林地的情况只会更严重,农民也会继续采取成本低廉但破坏性很强的“烧芭”方式。那么,该怎样从根本上解决“烧芭”的问题呢?
首先,以生态补偿机制来配合法律。高强度的法律禁令可能会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但如果政府愿意提供生态补偿资金,给予农民帮助,那么仍存在转机。禁止“烧芭”,最大的利益受损方是农民,而直接受益方则包括五国,基于受益方付费的原则,既然东盟五国已经决定合作治理,建立跨国的生态补偿机制应该具备讨论空间。一旦这样的机制建成,可能将促成跨区域联合治理迈出的重要一步。
其次,以有力执法手段来落实法律。当前,在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的提议下,印尼成立了专门应对“烧芭”的管理机构,名为“泥炭土地还原机构”。不过,这个机构眼下既无足够资金和工作人员,也没有执法权。据悉,这一机构今后5年需要至少10亿美元资金。但现实情况是,目前政府尚未拨款,这个机构仅靠捐助者的约8000万美元捐款维持运营,工作人员数量也十分有限。
另外,印尼对当地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也很关键。如果能转变传统生产模式,建立清洁高效的新型生产模式,将会为联合治理指引方向。若其他四国能在这方面提供技术和政策支持,那么治霾成效将更显著。
对于印尼而言,要兼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实在是充满挑战。所以,除去上述内容之外,印尼当局仍然需要加大油棕生产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不仅要禁,采取实质性的惩戒举措,以儆效尤,保证联合治理的有效进行;也要善疏,加大资金投入,落实相关补偿机制,为不再“烧芭”的农民找到新的生计。或许,后者才是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