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坡过坎冲出转型发展困局
7月28日,大连市西岗区长春路南段,一栋栋老旧居民楼正在“穿衣戴帽”,这里的居民将过上温暖的冬天;
7月29日,鞍山市海城经济开发区,总投资110亿元的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火热施工,预计11月中旬将竣工交付使用;
7月31日,营口市最大的轻工产品出口企业——东盛实业有限公司技术改造正在进行,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速;
8月1日,盘锦市辽东湾新区,吊塔林立,机车轰鸣,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今年10月,总投资924亿元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精细化工项目也将在这里开工建设。
盛夏的辽南大地,涌动着实干、大干的热潮。
大连、鞍山、营口、盘锦,记者一路走来,切身感受到各地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面对困难,不言退缩;面对困境,主动作为、求真务实、敢于担当。
爬坡过坎,敢闯敢干,制定目标切合实际,“跳起来摘桃子”,经济新常态下的辽宁干部群众,开拓创新干事业的热情正在汇聚起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强大动力。
企业在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创新力度中,走向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城市在解难题、保就业、惠民生中,打开发展的新局面;大众在创业与创新中,开拓一片新天地……
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升级———“挑战就是机会,突破就是成长”
不断刷新的统计数字正在印证着大连新的发展路径:上半年,高新技术产品实现增加值350亿元,增长10.2%;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9.9%,同比提高3%,在历史上第一次超过工业,跃居第一;重大产业项目中三次产业的投资比为3.1∶29.6∶67.3,第三产业独占鳌头,服务业投资同比提高4%。
如今的大连,发展指向已经明确:“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
7月20日,瓦轴集团汽车轴承车间,一套套锃光瓦亮的圆锥滚子轴承,正在接受国际轴承行业公认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和试验室进行台架测试。经过测试,这批轴承连续运转寿命超过预期寿命5倍以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即将出口欧美地区。
如此高的性能,靠的是瓦轴优化设计、先进的制造工艺,靠的是生产过程中的严格检测和质量监控。
作为一个有着77年历史的老企业,瓦轴曾经和国内1600多个规模以上轴承企业一起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恶性循环,瓜分这块日渐萎缩的蛋糕。
“在低端轴承市场上混饭吃,饭越吃越少,这样下去大家都会死掉。公司的新增长点必须放在突破高端轴承、突破国际市场上,我们需要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发展高端产品。”瓦轴集团董事长丛红说。
目前,瓦轴已承接了国外较大的汽车用圆锥轴承订单,生产的乘用车配套轴承开始批量进入欧美乘用车主渠道市场。从下半年开始,瓦轴生产的商用车配套轴承批量配套欧美知名品牌车桥和悬挂系统,出口汽车轴承项目将实现国际商用车市场开发的新突破。
7月31日,营口东盛实业有限公司技术改造正在进行。虽然企业去年6月荣登中国轻工企业百强榜单,但转型升级依旧马不停蹄。公司董事长文起东告诉记者:“企业要发展,必须加大技改投入,持续做好产学研合作及海外研发合作,以获得更多自主知识产权。”
在营口,与东盛集团一样开展转型升级行动的中小企业已有上千家。
千山脚下,鞍山激光产业园里机车轰隆,吊塔林立。走在鞍山俊达显示器件有限公司126米长的观光走廊里,透过玻璃窗,能够清晰地看到车间里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曝光、银胶印刷、大片贴合……就是在这座厂房里,公司研发的手机膜、手机屏,今年计划向5亿元产值目标迈进。
“挑战就是机会,突破就是成长。”在鞍山海目星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张贴着这样的宣传语。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光纤激光打标机设备,其技术国际领先,已经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电脑配件、工业轴承等领域。“光纤激光打标机已经成为公司业务逆势增长的重要支撑。”总经理林国栋介绍。
在盘锦辽东湾新区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辽宁猎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植保喷洒机、航拍无人机等样机吸引了客户的目光。总经理张义顺介绍,这些无人机都是自主研发的。对未来的发展,他充满信心:“辽东湾新区非常支持大众创业,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们就可以甩开膀子,把企业做大做强。”
这就是新常态下辽宁的突围之路: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向着高端技术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就能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