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信息化建设要着眼四个好用

25.04.2016  16:46
    如今,各地都在围绕互联网+、生态环境大数据开展环境信息化建设,这已经成为提升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制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的重要路径。

笔者认为,环境信息化在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四个好用。

?公众好用——

实现环境共治

如今,互联网尤其是移动客户端迅猛发展,为公众参与环保工作搭建了平台,环保部门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让公众成为移动“传感器”,把公众投诉、举报作为环境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形成共治的局面。

同时,环保部门也要及时向公众公开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同时,也有利于让公众监督身边的环境,对企业形成倒逼态势。比如,把水体、大气、土壤、辐射等情况公开,公众知晓身边环境状况的同时,也会发挥监督作用。

另外,界面设计要简洁易懂,保留互动通道,可以参照客服式服务,实时与群众、环境保护社团等互动沟通。

?企业好用——

助力环境管理

企业是排污主体,也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对象,让企业用好也是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比如要畅通企业网上办事渠道,做到企业在办理排污申报、排污缴费、项目审批、排污许可证申领等时少出门、少跑路,甚至不出门、不跑路。

其次,企业公开排污信息是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信息化建设要畅通企业信息公开的路径,形成公开体制机制。

而环境管理最终目标并不只是监管,而是通过监管的手段促成企业转型升级,环境信息化建设要注重提升企业升级的路径。比如可以提供便于企业查找先进的治理技术、可选择的第三方监测、运营治理等市场主体,为企业提供最直接帮助。

?系统好用——

逐步实现全覆盖

环境信息化建设是环保部门实现环境管理的重要抓手,要让各部门用上、用好、用顺。

首先,调研好需求再去开发。系统开发前要与各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明确各部门需求,避免开发后无人用的现象。

其次,系统初期要尽可能简洁方便,有利于系统日后推广应用。信息化系统的推广是一个逐步的过程,简便系统便于初期推广,形成粘性后,系统可以逐渐升级,实现更复杂的应用。

?管理好用——

着眼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

环境信息化建设不能着眼于眼下,而要着眼于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长远,为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打好基础。

首先,环保部门要借信息化建设的契机,打破环保部门的障碍和壁垒,实现行政审批、监测、执法等环境信息的流动和互通共享,实现数据在一起。

其次,环保部门要大力挖掘数据价值,为环境管理人员提供辅助决策。比如可以根据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当地环境污染的成因、发展趋势等,并可以提供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