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现代版愚公移山 誓把荒山变景观(图)

08.12.2017  13:59

  于家村所处的位置很平整,仅有的一座荒山布满石头,多年来,除种植一些植物外,基本弃用。从今年4月份开始,该村为了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档次,因地制宜,通过人工的力量,将山上的巨石运到规划区内,制成景观,上演一出新版“愚公移山”的好戏。

   厕所革命”鼓舞人

  于家村是南票区金星镇的一个小村子,曾经是全市有名的贫困村。短短十几年,该村一步一个脚印,逐渐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而且成为辽宁省美丽乡村示范村、辽宁省文明家园示范村。近日,从中央文明委又传来好消息,该村成为“全国文明村”。

  12月6日,回想起“蜕变”的过程,村党支部书记徐振武感慨良多。他回忆说,2006年,一条投资200多万元的村路竣工。又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让3000座坟、4500份骨灰搬家,并投资350万元建成全市首家村级公益性陵园。2012年秋,拆除院墙1600延长米、厕所99个、猪鸡舍21个、房子21间,建成全长2.9公里、宽12米的二环经济路,并规划建设了养殖小区。另外,村路两侧的绿化亮化工程也同期完成。“近期习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在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积小胜为大胜,要像抓‘厕所革命’一样,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用钉钉子精神补齐民生短板。”徐振武说:“我们一直是这样践行的,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老百姓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规划建设观光园

  家乡建设得好不好,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最有发言权。69岁的张艳珍说:“尤其是最近几年,村里的变化太大了。垃圾没有了,道路干净了,水也清澈了,晚上还能扭秧歌,生活不比城里差,小日子过得可舒心呢。

  尤其引以为傲的是,该村利用荒山、河流规划建设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已于今年4月开工,占地面积1800亩,以旅游、采摘、生态观光为主,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景观已初现雏形。

  根据规划,该观光园里,山、水是点睛之笔。

  于家村临女儿河,没有汛情的时候,河水灌溉了农田,使得庄稼大丰收。可赶上自然灾害,河水暴涨,于家村可就遭了殃。

  据62岁的常凤艳回忆,1998年和2012年的两次大水,部分平房被淹。当时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十分完善,抵御洪水的能力还很薄弱。后来村里下了决心,一定要“驯服”女儿河,补齐当地的设施建设短板,让河水一年四季都“叮咚奏响”。

  除了建拦河大坝外,村里将女儿河里的水部分引入观光园,穿梭于植被、园林中间。

   愚公移山”成现实

  据了解,于家村地势平坦,村子四周很少有山及丘陵,仅有的一座小山,上面长了很多荒草,还有一些植被,没有种植粮食作物。“我活了这么大岁数,才上过两三次山,只记得那里的大石头很多,其他的没啥好玩意。”张艳珍说。

  据徐振武介绍,为了节省资金,村里决定就地取材,通过人力将村里唯一的荒山“”到观光园,让“愚公移山”成为现实。

  徐振武进一步解释说,荒山的石头很多,在不破坏石头原貌的情况下,将其刨出,利用机械设备转移运输到观光园里。然后通过园艺师的巧手,将这些巨石巧妙地排列、组合,变成景观。

  自己的家乡自己建,常凤艳说,虽然自己这把“老骨头”没啥力气,需要刨土挖石头时,自己也会出把力气。堆砌园林景观时,能拿动多大石头就拿多大石头,主动给园艺师打下手。

  古有祖孙几代“”荒山,如今“移山”村民齐上阵。人心齐,泰山移,于家村所有的村民已经准备好了,誓做当代“愚公”。

   期待美好新生活

  据了解,该观光园投资8000万元,将于2019年年底完成。届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地结合,形成独特的风景,让游人流连忘返。有山有水有树林,老百姓说,不远的将来,于家村定会如仙境般美丽。

  此外,于家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相当给力。据该村妇联主任周丹介绍,村里制定了完善的村规民约,村民日常的生活、生产都要照此执行。每年春节前,较好执行村规民约的村民,村里给每人发一袋大米和一桶豆油;违反村规民约的村民,全家没有这待遇。去年一户村民因赡养老人做得不好,就被取消了应有的待遇。

  原先出村一脚泥,现在欢喜去赶集。于家村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现代人的勤劳、智慧和创造力,将荒山“”到观光园内,让它像一颗明珠熠熠闪光,照亮村民的美好生活。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张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