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明代档案为何“藏身”清代“令牌”?

30.11.2017  12:24

  在辽宁省档案馆,珍藏着一批明代档案,无论从其珍贵程度还是年代历史看,都无愧为省档案馆的镇馆之宝。

  为什么在我省会藏有珍贵明档?相信很多读者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这些档案之所以能存世至今真的是一次历史的偶然。

  这批明代档案有着很有趣的名字——“信牌档”“屏风档”,主要是在沈阳故宫所藏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时期的信牌皮囊夹层及屏风裱纸中发现的,所以得到了这样的名字。那么,这些信牌、屏风中为何会藏着明朝的那些故事呢?

   沈阳故宫保存“令牌”500余面

  “信牌档”,顾名思义,取自于信牌,但并非是指信牌实物,而是就其档案形状及来源而言。所以,在了解“信牌档”之前,首先我们要先看看什么是“信牌”。

  信牌,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时期,用于征调粮草、传递命令等的凭据,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相类似。通俗点理解,大约就是令牌。这令牌里会有什么文章呢?

  据省档案馆档案利用处副处长高源介绍,按其形制和文字,当时的信牌大体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牌面为蒙文“聪明汗之诏”的信牌。牌内面白纸上墨书蒙文12行,乃命各处给持牌为国家办事的官员提供方便之意。

  纸上正中钤有无圈点满文(老满文)阳文篆书“天命金国汗之宝”印;第二种是牌面刻有满、蒙、汉三体“皇帝之宝”文字,牌内面贴有无圈点满文篆书“金国汗之宝”印模一纸;第三种牌面刻有加圈点满文(新满文)和汉、蒙文“宽温仁圣皇帝信牌”字样,牌内既无贴纸又无文字。

  “此三种信牌均为木刻,表面为朱漆涂金,附有彩绘皮囊。目前在沈阳故宫保存500余面,为清军入关前所使用物,在清军入关后,一直存放在其陪都——盛京宫殿中。”高源介绍。

   破损信牌套内发现珍贵明代档案

  在1949年以前,这些信牌一直就只是普通的信牌而已,直到那年1月,沈阳故宫设立“故宫陈列所”。当时的负责人战效忱等人,在整理故宫遗存物品时,发现由于年代久远,部分信牌套出现了破损,而在部分破损的信牌套内夹中,他们又发现了罕见的明代辽东察院档案,当即全部取出并妥加保管。

  这部分明代档案因为在信牌套内发现,后来便被称作“信牌档”。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清理宫中屏风时,在屏风的裱背里发现了明代山东等处总督备倭署的公文档案。因为在屏风的裱背中发现,所以这批档案被称为“屏风档”。

  据高源介绍,发现档案的屏风,面上裱的是《两仪玄览图》和《九边图》。前者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所给、经教徒李应试刻印世界地图,后者是明代人许论所给的《九边图》的摹写本,都是我国极为珍贵的明代地图。谁能想到,在珍贵的明代地图的背后,还有罕见的明代档案呢?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高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