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旱逢甘霖 抢种减损失——辽宁重旱区抗旱见闻

20.06.2017  14:31

  随着一场较大范围降雨的到来,辽宁持续了3个多月的严重干旱有所缓解。然而,在此次旱灾受灾最严重的阜新、朝阳等地,河道干涸、水井干枯、农田喊“”的现象仍在持续。面对严重旱情,辽西干部群众通过科学抗旱,调整种植结构,尽力减少旱灾损失。

  19日上午,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榆树林子镇下窑沟村西头的耕地里一派忙碌景象。村委会主任李天福正带着村民们给新建的设施农业大棚苫盖覆膜。“明天第一批西红柿苗就能从沈阳运过来,这些大棚陆续就能派上用场了。”李天福说,从年初开始,建平县就一直干旱少雨,村民们等雨等不来,心情很焦急。6月初,村委会决定主动出击,寻找新出路。他们请来了种田能手,流转了500多亩土地,搞设施农业。

  “500亩地,每亩地800元从农民手里租过来,建了13栋冷棚,种上西红柿。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这13栋棚也能收入15万元至20万元。”村里的惠祥合作社理事长李国林说。

  在建平县,河沟里大多已经干涸,但河两岸的庄稼却一片葱茏,高的已经有近一米。建平县水利局总工程师田作兴说,近年来当地发展的68万亩节水灌溉农业在这次大旱中经受住了考验,发挥出重要作用。

  “这种滴灌节水效果能达到90%,通过采用大垄双行的种植技术,每亩地玉米产量平均达到2000至2500斤,比大田至少多收500斤,同时在浇灌农田时把肥料掺入水中,直接进入作物根系,能减少50%左右的化肥使用量。”田作兴说,由于前几年推广节水滴灌时农民尝到了甜头,今年全县有30多万亩玉米采用了节水滴灌技术。

  另外,全县还有38万亩农田使用节水滴灌种植土豆、谷物、杂粮、向日葵等作物,既省水又耐旱,大面积农田的灌溉有了保障,为全县的农业发展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此次旱情最严重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王府镇架其营子村的田地里绿油油一片,柴油泵马达轰鸣。村民代日诚正忙着给自家种植的35亩洋葱浇水。2013年,水利部门给村里建设了1000多亩节水灌溉设施,在这次抗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3天左右要浇一回,再有20多天,洋葱就能上市了。

  村委会主任韩铜说,除了1000亩节水滴灌,村里今年还发展了近1000亩的中药材,“药材耗水量少,生长周期相对长一些,耐旱性强。天太旱,不能再按老法子总是种玉米了。

  18日夜间,辽宁迎来一场大范围降雨,19日,许多农民走出家门,抢抓农时,未播种土地抓紧耕种,减少旱情带来的损失。

  “这真是一场救命雨。”在阜新县招束沟乡上招束沟村西头,67岁的刘殿佐正和家人忙着播种花生。黝黑的皮肤上,沾满黄色的尘土,花白的发梢下,汗水泛着亮光。刘殿佐家里共有90亩地,还有30多亩没种。“有了这场雨,种地应该没问题了。只要人勤快,总会有个好收成!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