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康平绿色崛起 秀美康平富庶和谐(图)

11.12.2014  00:35

  核心阅读

  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从过去的负生态、零工业、零服务业的单一农业贫困县,到今天的全国生态县,三次产业全面发展,康平县用几年的时间,征服了一座座难以逾越的山峰。

  几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却着实考验着执政者耐得住寂寞、不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观。

  “成也生态,败也生态。实践证明,没有对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没有生态发展的标尺,一切都将回到原点。在康平,生态建设就是生产力。”康平县委书记王一兵如是说。

  三年前,康平县立足县情,科学研判,在省市大力支持下,扛起生态先锋大旗,以卧龙湖保护和利用为出发点,全力实施生态发展战略。

  按照“加强保护为先、改善生态至上、科学规划先行、合理加以利用、融入文化内涵”的原则,康平县围绕卧龙湖相继实施48个生态恢复、湿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如今,万顷烟波、荷香莲逸、鱼翔鸥映的卧龙湖迎来游客数十万人,辽宁第一大平原淡水湖再现风姿。

  拯救一个卧龙湖,收获一座新城。乘卧龙湖改造提升之东风,拥湖兴城战略迅速实施,一个13.5平方公里的新城里,整体搬迁入住的居民与美景相依,与幸福为伴。

  充盈了一个卧龙湖,润泽康平发展的底气与信心。今年,康平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生态保护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生态环境是软黄金,更是硬吸引力。康平县不断夯实“生态立县”根基,做大经济发展主线,精心选商,贴心服务项目提速增效,打造辽北最佳投资洼地,向三次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体系阔步前行。

   双轮驱动

   快速提档升级

  康平县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抓手,着力实施新城区、开发区“双轮驱动”战略,通过优化空间环境,筑巢引凤,强化项目建设,构建“产业支撑”,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为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我们始终把做优环境作为核心竞争力。紧紧抓住卧龙湖生态区保护与利用上升为“沈阳战略”契机,深入实施“拥湖兴城”战略,在高标准实施卧龙湖生态区建设工程的同时,重点实施了新城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44项建设工程。通过4年的建设,一座宜居、宜商、配套完备的滨湖生态明珠城闪耀崛起,实现了卧龙湖生态区的保护利用与滨湖新城的建设相得益彰、互为动力、协调发展,实现了生态保“湖”、多元育“湖”和品质建“城”、联动兴“城”目的,迅速成为三产服务业项目投资的热土。与此同时,工业开发区建设方兴未艾,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康平开发区已成为辽北地区投资环境最佳园区,重大工业项目纷纷落地。

  在加强硬环境建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软环境建设,在项目建设前期,通过“保姆式”专人服务、开辟审批绿色通道、银企对接等形式,全力帮助企业做好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融资贷款等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行县级领导包扶项目和定期调度、督察制度,切实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项目早日竣工投产。

  随着环境不断优化,项目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2014年,全县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达到12个,列入市级重点项目10个,其中,工业项目5个、服务业项目4个、农业产业化项目1个,均已开(复)工,10个项目总投资145亿元,今年完成投资53亿元。

  下一步,我县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生态保护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核心,推进三次产业齐头并进、协调发展。

  在一产上,深入实施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有机、绿色高端精品,不断壮大寒富苹果、花生、薯类等高效特色作物规模,并依托寒富苹果、康平地瓜、康平花生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打造“电商特色村”,将康平的特色产品推向全国,推动农业经济结构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打造高产生态的“北方有机粮仓”。

  在二产上,全面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依托新能源、新材料和通航配套产业及辉山乳业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脱盐乳清粉等生物技术工程项目,构筑工业高端引领、多元支撑的新格局,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新高地。

  在三产上,依托卧龙湖生态区和省级新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充分放大卧龙谷旅游集散中心、大辽圣市文化旅游商业街效应,打造集休闲、度假、养生、健体、文化、体验、商务等于一体的复合功能型旅游目的地,建设沈阳城市北部生态会客厅。

  总之,我们要通过三次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快速提档升级,加快实现富庶和谐秀美康平建设目标。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十三五”期间水产品增产18.辽宁频道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成为我国首辽宁频道
朝阳高新区融入京津冀建特色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朝阳高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