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电动汽车配“充电宝” 让你说走就走
利用风光互补发电,可一键式远程控制,体积小巧可携带。东北大学4名大学生最新研发了“基于风光互补发电的便携式交直流充电桩”,这一发明让车主便携汽车“充电宝”成为可能。
研发者之一黄梦彤说,她曾在香港看到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像加油机一样大小的充电桩看起来特别笨拙,给一辆新能源汽车充满电要六七个小时。“如果我们要驾驶一辆电动汽车进行长途旅行,哪里有充电桩?充电桩是否被占用?怎么才能到达这个充电桩?都将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手机可以有移动电源,电动汽车为什么不能有?
绿色:利用风光互补发电
经过一年多的设计和反复实验,黄梦彤和自动化专业的彭泽栋、何健峰、薛涛4名同学决定利用太阳能和风能作为充电桩的供电电源。黄梦彤介绍说,太阳能、风能是最普遍的自然资源,且两者具有天然的互补性和最佳的匹配性。“我们设计的充电桩利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弥补了风力和太阳能在独立发电系统资源利用上的缺陷,以此作为充电桩的供电电源,比传统供电电源更加绿色、节能和环保。”
便捷:体积小巧可携带
在设计上,同学们将控制单元、电池状态检测机构、整流逆变装置、Buck-Boost电路、稳压电路等部件集中在30立方厘米大小的充电桩箱体里,有效解决了传统充电站建设成本高、布设不灵活、无法便携式充电等问题,可以满足用户在远离充电站时的充电需求。
针对当前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长而难以推广应用的问题,几个人采用新型模式充电技术四阶段法,综合了常规充电法和快速充电技术,使实际充电曲线拟合电池的最佳充电曲线,大幅度减小极化反应,有效提高了充电效率,降低了电池损耗。
智控:可一键式远程控制
为了满足智能家居的需求,他们还设计了用一键式、远程式的手机终端操作替代原有的操作模式,在新型充电桩中加入了远程控制和监视功能。彭泽栋介绍,利用蓝牙连接控制,在手机上便能查看到当前电动汽车的充电状况,例如充电环境,充电电压和视频监视等功能。
研发者:“说走就走的旅行”将会变得简单
在2015年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基于风光互补发电的便携式交直流充电桩”项目获得了辽宁省特等奖。4名大学生的发明也已经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
黄梦彤说,虽然把实验室项目转变为实际的工业产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她和同学们坚信,用不了多久,每一个热爱绿色、倡导环保的电动车主,只要装配一个小型充电桩,“说走就走的旅行”就会变得简单而现实。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杨主格通讯员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