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互联网+”相爱相杀不如互融
上周,腾讯旗下的企鹅影业、腾讯影业宣布成立,继乐视、阿里、爱奇艺、优酷土豆相继成立电影公司后,原生互联网的电影公司再添新兵。资本纷纷进入电影行业,最大手笔则是来自互联网行业,阿里巴巴先后在电影相关行业投入了200亿元,数不胜数的互联网公司都期望能在飞速发展的中国电影行业中分得一块蛋糕。
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军电影界,未来是否会改变格局?记者采访了乐视影业、阿里影业、腾讯影业相关负责人,以及众多业内人士。知名电影人高军表示,未来互联网对电影渗透会更深入,但互联网短时间内还不能改变市场格局,“中国电影市场够大,谁都不可能一下垄断。”他认为,未来互融是趋势。
·趋势
电影公司未来给BAT打工?强强联手,互融才是王道
2014年博纳影业总裁于冬曾抛出了“电影公司未来都要给BAT打工”的预测,引发业界关注和热议。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近日受访时表示,真正的趋势是互联网开始给电影产业打工,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网络动漫正在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并取得成功,并且依靠大数据可以为电影创作提供决策辅助。
谈及原生于互联网的公司纷纷进军电影界,著名教授、学者张颐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几乎是个必然的结果,“这些互联网巨头旗下的视频平台,已经成为影视作品最便捷的平台之一,同时又拥有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互联网公司拥有大量的资金,又拥有播放平台,以及下游的用户资源,必然就会选择向上游产业进军,试图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张颐武认为,他们会对传统电影公司有一些冲击,“互联网公司的逻辑思维跟传统电影公司是不一样的,这种互联网文化与影视文化之间的融合还是很难的,并不像《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那么简单。互联网公司是先把盘子做大,传统电影公司是先把一部电影做大。互联网公司钱多,如果对这个行业不了解,就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比如这个演员我不知道多少片酬,我就按照互联网的思维去出高价,这就容易把电影行业原来的价格体系给打乱了。我们都知道现在演员的片酬很高,互联网公司进入后,可能编剧等各个环节都会产生爆炸性的增长。”
国盛影业总经理、知名电影人高军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互联网对电影渗透会更深入,“以前渗透多数是从营销方面,但要想全面渗透不得不进入上游(制片),于是很多网络公司开始搭建上游制片团队,包括腾讯、爱奇艺都开始高薪聘请业内精英,未来不排除从开发衍生品等有更深介入。”但他认为,互联网短时间内还不能改变格局,“中国电影市场够大,谁都不可能一下垄断。”他认为,未来互融是趋势,“就是原有的老牌电影制作公司和新兴网络平台结成婚姻关系,强强联手,现在主要体现院线和不同电商有了新的合作,今后大制片公司也和电商展开合作,打造既有媒体优势,又有作品优势的新的制作平台。”
·潜力
能否形成合理的产业链?BAT有平台优势名导资源还需积累
谈及原生于互联网的公司与传统电影公司的竞争,张颐武称互联网公司拥有大量资金和资源,还有下游的用户资源,“不过,他们的问题就在于对这个行业的内容不熟悉,现在是聚集了不少人,但是能不能形成合理的产业链运作?尤其是内容制作的门道还需要进一步摸索。”
乐正传媒研发咨询总监彭侃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公司最大优势是媒体平台优势,几家公司都是从各自优势入手,这是一般制片企业所不具备的,“比如阿里不会放弃电商基因,对于电影后产业链有更多开发;合一影业是优酷土豆视频出身,通过视频可以对电影营销做加码,这也是电影看重的宣传资源。腾讯有微信电影票,也有腾讯视频,腾讯文学还收购了盛大文学,用热门网络IP开发自己产品。”他认为互联网公司短板是名导、名制片方面还有欠缺,比如华谊与冯小刚、顾长卫、成龙等有一系列合约,旗下还有百位艺人资源,这是一般互联网公司暂没有的,“优质导演资源现在基本名花有主,只有从新人培养,但培养过程相对长。但这是可以通过时间解决的,资源积累需要时间。”
·竞争
抢夺IP者得天下?郭敬明:做成功的项目才可称之为IP
各家电影公司纷纷疯抢IP的同时,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前100名的文学IP几乎都已经名花有主。但郭敬明却认为,中国电影圈对真正的IP的理解有偏颇,“很多人一提到IP,动不动说IP怎么样。我有一本小说了,它就是IP,我有一个漫画,它就是IP,我有一首歌,它就是IP?是吗?好莱坞理解的IP是任何做成功了的整体开发的项目才可以称之为IP,IP是需要被检验的。”
在他看来,要经营好一个IP才有价值,这个IP必须从头到尾“非常完整”,就像是修一个金字塔,一定是一个团队从头修到尾,“我们现在做电影就只做电影,做游戏就只做游戏,出版社就只出书。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以来都没有垒出一个漂亮的金字塔的原因,因为我们缺少了从最开始设计金字塔的时候,就要把它做成一个金字塔的行业。而且,我们每个人在堆每一块石头的时候对它的评判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可能上面的人觉得我要用这块石头,下面人觉得要用这块石头,最后出来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双刃剑
A面在线营销可占电影营销35%
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此前在演讲中表示,以90后为主的网生一代构成了中国电影与互联网融合的基础与动力,“他们喜欢电影院带来的高品质观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影院。调研数据显示,大约67%的主流观众能够保证每个月至少观影一次。”王中磊认为,中国电影票房已有很大比重产生于网络销售渠道,“用户可以在手机上买到几乎在任何一家影院上映的任何一部影片的电影票并直接选择好心仪的座位。去年双十一,通过网络平台销售的电影票一天内就超过100万张。”他表示,逐渐转到线上的不仅有票务,还有电影营销的战场,越来越多的营销费用被花在网络上,比如华谊电影的平均在线营销费用已占到全部营销费用约35%,且投入产出比很高。
对于互联网给商业模式带来的影响,王中磊认为未来优质的内容制造仍然是核心,然后还要加上粉丝社群的运营和用户偏好的洞察,将受众的观影行为和偏好数据化,使得电影公司在剧本选择、演员选择、营销推广方面、甚至是电影排期方面都能做出更精准的选择。
B面 院线与电商“战火”萌芽
近日猫眼app上已经无法购买星美旗下所有影院的电影票,星美控股总裁郑吉崇也对媒体证实,星美已在9月10日关闭了猫眼的全部售票端口。其实院线和第三方票务平台也一直是“相爱相杀”状态。珠江电影集团副总经理赵军曾表示,“如果没有电商人的努力,不可能把那么多观众引向影院”,但他也表示,“如果是大家双赢的话,将是一个新时代降临,如果出现了延期支付的话,对中国电影产业会是巨大灾难。”
对于第三方票务平台的低价票,大盛国际传媒总裁安晓芬也对此表达过担忧,“互联网其实在帮助电影同时,也给了电影很多的不利因素。
互联网售票网站之间竞争,把我们电影人、电影上游和下游扯入了战争。因为他们之间竞争会干扰我们上游定价,干扰我们下游排片,会带来恶性竞争。”
高军受访时表示,院线和电商的价格竞争不是终极目标,最终还要归于服务和质量的竞争,“无论院线和电商有什么分歧,都是一次次小的博弈,最终会回到正轨,看哪一方就范,哪一方筹码多。今后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据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