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城市的记忆
为了保护这棵有323年树龄的大楸树,有关部门聘请专家到现场考察设计,在开发这块土地的过程中,向下挖掘20多米,打了91根保护桩,花费400多万元。在大楸树的外围打桩、浇筑水泥、植草,防止大楸树周围水土流失,并且把保护区占地扩大到近3000平方米。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不屑一顾:“花400万元就为了一棵树,不值。”但襄阳市民对此却纷纷点赞:为了留住城市记忆,这钱花得值。
襄阳,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这个雄踞汉水中游、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历史的古城,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在千年的风雨和战火中,襄阳城始终屹立不倒,被称为“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
更多人是从金庸的三部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中认识襄阳的。其中,《倚天屠龙记》中提到蒙古大军南侵攻打襄阳的历史背景,并在书中描述了郭靖夫妇在襄阳抵抗蒙古军队长达数十年,最后于城破之际双双殉难,谱写了悲壮的历史传奇。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虽然是武侠小说,但艺术来源于生活。历史上,打破了蒙古大军不可战胜神话、坚守城池近6年之久的襄阳人民,确实拥有不逊于郭靖大侠的侠义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早在东晋太元三年时,前秦苻坚派苻丕攻打东晋要地襄阳。时东晋中郎将、梁州刺史朱序的母亲韩夫人发现西北角的城墙比较薄弱,不利于防守。她挺身而出,率领家婢和城中的妇女斜筑新城,为保城退敌尽心尽力,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而今,在襄阳古城的夫人城上,那尊美丽的韩夫人石雕像就是襄阳人“侠义”精神的具象化。
襄阳城人才辈出。汉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曾在襄阳城西隆中躬耕求学10年,谋划了天下闻名的《隆中对》。襄阳也是“卧龙”腾飞之处。至今,境内仍有古隆中、襄阳古城池、米公祠、习家池等名胜古迹700余处,记录了这位在三国乱世中,为了平定天下、匡扶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代名相的足迹。
历史上,从襄阳这片土地上走出去不少于20余位帝王和16位宰相。其中,既有本土皇帝,也有外籍龙兴于襄阳的皇帝;既有开国皇帝,也有继位皇帝;既有帝后龙种,也有草莽皇帝。明末李自成攻占襄阳城,并在此建立国家政权,自称“新顺王”,改襄阳为襄京。欧阳修有词叹曰:“荆州汉魏以来重,古今相望多名臣。叹尔乐哉襄阳人,道旁白发扶幼孙。”
一棵古树,承载的是城市记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悠悠的时光;百万护树,体现了襄阳人的环境意识以及那份固守家园的执着。不论是平定乱世开创帝业的英雄豪杰,还是据城死守、抵御外敌的名将侠士,襄阳这座古城蕴养出的豪爽与气度令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