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全局的民生工程——辽宁合力攻坚治理雾霾
进入供暖季,东北多个城市前一段时间雾霾压城,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重度雾霾已消退,雾霾治理攻坚战正紧锣密鼓。
如何看待此次雾霾?如何兼顾当前长远加强综合整治?如何既稳定经济发展又不断加强环境保护?辽宁省委、省政府近日几次召开专题会议,确定措施、重拳出击、治理雾霾。
倒逼出来的机遇
从11月7日到14日,辽宁经历了一次突如其来的重度雾霾。
“这次雾霾污染,是天气条件不利”“治理雾霾会影响经济发展,辽宁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治霾会使全省发展雪上加霜”……一些人这样认为。
11月20日,辽宁省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治霾工作,辽宁省委书记李希态度明确:“雾霾不是凭空炒作的,也不能把天气原因当成出现雾霾的借口。必须从自身、从主观上查找原因,研究对策。”他说,要充分认识到治理雾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倒逼全省加快结构调整的现实要求,也是各级党委、政府有效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一个重大考验。
当前,辽宁正面临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保就业、促收入成为首要考虑的民生问题。面对这次雾霾,民众的强烈关切引起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让群众呼吸上新鲜的空气,为群众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是最大的民生之一。
治霾,一头牵动着民生,另一头则关乎辽宁经济结构调整大局。“这次治理雾霾,省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关注,会形成一股推动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合力,这是雾霾倒逼出来的机遇。”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孙鹏轩说。
治霾,改善的是辽宁的生态环境,也事关辽宁的营商环境。当前,辽宁正在积极采取简政放权等多项改革措施稳增长促发展,以创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应该看到,治理雾霾,改善生态环境,也是优化营商环境,而且是最重要的营商环境之一。
治霾:靠决心也需科学施策
专家分析认为,此次雾霾的三大“杀手”分别是:燃煤小锅炉、汽车尾气排放和秸秆焚烧。这三大“杀手”也是北方多数省份冬季面临的三大污染源。
针对这三大污染源,辽宁集思广益想办法、开“药方”。辽宁省省长陈求发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治霾之策。
——对燃煤小锅炉,辽宁采取高效一体化供热、气化辽宁、清洁能源推广、燃煤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措施,对症下药。2016年,以10吨及以下燃煤锅炉为重点,淘汰建成区内全部老旧低效锅炉,到2020年,全面实现高效一体化供热;
——对汽车尾气排放,辽宁进行黄标车淘汰、环保绿标路建设、尾气收集治理、绿色交通等工程创建,有的放矢;
——对秸秆焚烧,辽宁加强源头管控,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因势利导。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领导的辽宁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开展了炭基产品示范,正在实现秸秆变废为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雾霾的成因复杂,治理雾霾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目前,辽宁建立了上下联动的治霾体系,将雾霾治理各项工作纳入到各地区、各部门“十三五”规划当中,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制度、约谈制度,用制度之绳传导压力,促进治理工作层层落实。辽宁省还建议参照京津冀协同治霾和应急联动模式,实现东北治霾联动,合力抗击大气污染。
治霾是转型振兴的一块试金石
“雾霾压城,反映出东北经济结构出现的问题。治理雾霾,也像一块试金石,试验出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质量。”辽宁省社科院低碳发展研究所所长毕德利说。
专家指出,治理雾霾似乎会增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成本,在当前东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会增加发展的难度。但仔细分析,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并非是要重现往日烟囱林立、火光冲天的“盛景”,而是要通过改革、创新,抢抓机遇,最终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历史总是以奇妙的方式给人们以启迪。2003年,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第一年,被称为“东方鲁尔”的沈阳市铁西区工业企业密集,环境污染严重,开始“突围”:总投资70亿元,214户企业大搬迁,拆除工业烟囱619根,削减二氧化硫排放3984吨、烟尘排放4500吨……壮士断腕式的改革最终使铁西区成为中国首个获得联合国全球宜居城区奖的城区。经济上的数据更可以诠释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铁西改造6年中,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各项指标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铁西区人口从76万增加到了114万,占到当时沈阳市人口的1/4。
辽宁在上一轮东北振兴中创造的经验,也为新一轮振兴发展提供借鉴。
治霾的过程,就是淘汰落后,发展先进的过程;也是甩掉历史包袱,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过程。绿色发展不应是陪衬,而应成为辽宁未来转型发展的重要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