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姑区“爬坡越坎”迎来开门红 增幅列沈阳市第一
秉承“做优发展空间,做优软硬环境;提升百姓生活水平,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理念,皇姑区“家底”厚实起来,1月份,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5%,增幅列沈阳市第一
新年伊始,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沈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皇姑区政府共同合作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中心”项目正式落户皇姑区。作为工业设计创新驱动高地,该中心将在5年内实现设计产值50亿元,实现税收8500万元。
随着“中心”的落户,德稻集团、德国史太白学院等一大批国内外高端设计企业纷至沓来,一条产学研结合的链条正不断完善,皇姑区的产业结构全面升级步伐正不断加快。
据统计,1月份皇姑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5%,增幅列沈阳市第一,是沈阳市各区县财政收入唯一达到两位数增长的地区。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皇姑区在产业结构全面升级“爬坡越坎”的过程中何以实现逆势而上?
空间拓展项目倍增支撑产业发展。皇姑区针对自身实际谋划了“老区抓提升、新区大建设”的工作思路,聚焦首府新区、北部经济区和三台子地区,建设了沈阳中心城区中唯一没有开发的“处女地”,并使之成为推动皇姑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皇姑建设的主战场。
变“招商引资”为“招商引质”,两年间皇姑区累计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172个,总投资975亿元。随着乐天百货、沈阳天地、保利大都会等一批优质业态入驻,皇姑区人均商业网店面积达到1.49平方米,大步向商业强区的目标迈进。
实践证明,只要顺应市场、抓住规律、抓住投资热点,小环境依然可以做出大文章。“最关键的就是‘两个做优、两个提升’,即做优发展空间,做优软硬环境;提升百姓生活水平,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皇姑区委书记李松林说。
对无税收、重污染、破坏公用设施严重、百姓反响强烈的落后产业,全区集中进行清理,审批项目由137个缩减到75个,成为沈阳审批事项最少区域———做“减法”,决不手软;投入4.7亿元提升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投资约5亿元打通20条断头路、新建3000万元以上项目172个———做“加法”,力度空前。
两年来,伴随着“皇姑为什么落后了”的大讨论,皇姑区实现了经济大翻身。去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5亿元,增长26.4%,全市第一;盘活国有资产实现收益3.5亿元,国有资产总额由2012年底的49.2亿元增长到92.9亿元……厚实起来的“家底”,强健了皇姑区的经济筋骨。
今年,是皇姑区实现“三年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进行产业结构全面升级的关键一年。这一年,皇姑区将高效推进金融业发展、高质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高端推进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高起点推进都市工业发展、高水平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