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多元化(图)

11.06.2015  09:49

  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文化消费的好去处,还为旅游产业搭建了优质的对接平台。潘攀/记者/刘立杉 摄

  核心提示

  盘锦市在全力实施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战略的同时,利用经济实力不断强大的有利条件,坚持文化产业崛起与旅游产业发展相融合,以地域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产业集聚为途径,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品牌项目和特色项目,强势推进文化产业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发展至今,盘锦市已拥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1700余家,各门类文化骨干企业60余家,相对固定从业人员近6万人。目前,盘锦在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达22个,文化产业园区(基地)9个,其中国家级2个。

   倾力打造示范区 实现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

  近年来,盘锦市依托辽河文化产业园不断发展壮大实际,着力打造以美术创意产业为主的文化集聚区——辽河艺术区。

  早在2003年,盘锦市兴隆台区创建了以美术产业为主体、以美术关联产品经营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园区——辽河文化产业园,并按照经济开发区模式,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吸引市内外艺术家、文化产品经营者和文化中介组织等文化产业的各种要素向园区集聚。 2004年,辽河文化产业园成为首批“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开创了东北地区文化产业的先河。 2008年,产业园被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随着园区发展、产业升级,盘锦市兴隆台区顺势而为,举全区之力打造“盘锦市文化产业先导区——辽河艺术区”。以建设中国最大美术创意产业基地为目标,突出工笔画特色,吸引中青年创业人才特别是大学生创业创新,倾力打造面向东北亚的美术创意产业集聚区,打造互联网+文化+旅游+服务业的新型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构建“美术创意产业、设计服务、文化电子商务、文化产品生产销售、影视广告等功能完善、科学规范的文化市场体系。

   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 实现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

  盘锦市独特的地域文化、湿地旅游资源以及书法美术高端人才集聚的优势,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文化旅游业。盘锦市依托中国十大魅力湿地——双台河口湿地等自然景观,围绕湿地文化、辽河文化、生态农业文化等地域文化资源,通过举办有一定影响力和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活动,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

  ——文化会展业。盘锦市依托辽河美术馆举办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港澳台及海外华人作品展、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水彩·粉画展览、俄罗斯当代油画家展、工笔画交易博览会等书画大展、国际文化交流及书画艺术品交易活动200多次,举办艺术博览会及稻交会、房交会等会展活动,年成交额近20亿元。

  ——地域文化产业。盘锦市依托境内芦苇、石油等资源,使苇艺草编、皮影、油雕、民间刺绣、剪纸等地方特色工艺品逐步畅销海内外。盘锦小亮沟苇艺草编经济合作社、晓春芦苇工艺品厂等多家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和经营销售的产业链。

   持续加强园区建设 实现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

  盘锦市通过产业规划、文化招商、激励资金投入等举措,建设了一批功能定位明确、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在声名鹊起的辽河艺术区之外,盘锦市还重点建设了江南风情园、辽河农耕文化产业园、花博园、绕阳河湿地文化旅游度假区等多个文化产业园区。

  位于辽东湾新区的盘锦江南风情园,已于去年6月开园试营业。园区以盘锦地域文化为依托,以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及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线,全力打造了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华夏第一园。目前,江南风情园已跻身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位于盘山县太平镇的辽河农耕文化产业园,项目依托已建成的大米博物馆、蒲笋博物馆、苇艺草编博物馆,规划建设了河蟹博物馆、湿地博物馆、皮影博物馆、红山文化博物馆等极具盘锦地域文化和特色的博物馆群。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实现文化产业项目化发展

  近年来,盘锦市以文化产业项目化为发力点,全力推进文化中心、台湾士林不夜城、北京蓝天城、盘锦种石源等多个具有发动机效应的文化大项目落地生根。

  位于辽东湾新区的盘锦文化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5.3万平方米,高标准建设了城市规划馆、创意馆、博物馆等7个现代化场馆,强势打造文化核心区。其中,城市规划馆已于去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科技馆、图书馆、文化创意馆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位于兴隆台区的台湾士林不夜城项目,总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是一个集亲子娱乐、美食体验、中华传统婚庆等为一体的大型文创商旅地产项目,涵盖台北士林夜市、江南风情水街、蓝天城国际儿童体验中心、中华文化风情街等30余个服务业态。

沈阳市和平区打造沈水之阳文旅创意产业带
  6月6日,在和平区文旅局指导下,辽宁频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6月11日开幕
  辽沈晚报记者王琳报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开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