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万年前沈阳先民就会造“石菜刀”

15.06.2015  17:23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昨日首次公布了今年4月以来在沈阳农业大学后山再次发现的两处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存。两处最新考古遗存现场和发现的手镐、石核等沈阳先人打制的石器第一次对外曝光。

参与现场考古的专家介绍,11万年前沈阳地区最适宜人居住的地方是“农大”,这里是古浑河的河汊子,气候、环境适宜,食物种类多样,沈阳先民已非常聪明,可以制造出切削根茎类植物的高级石器。

果园内挖出620余件石器

昨日在沈阳农大后山,两处最新发现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存出现在记者面前。这是继去年市考古所对外公布农大后山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将沈阳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从新乐文化的7200年,提前至距今11万年后,再次发现。

两处遗址相邻较远,高度落差15米。第一处在农大实验果园内,平时是禁止入内的。它的高度在82米。面积有半个篮球场大小。 8名戴着红色头盔的考古人员正使用小手镐、小手铲一点一点,一寸一寸地挖掘。深度有2.6米,并还将继续向下挖掘2米左右。

现场专家告诉记者,他们小心翼翼寻找的是工具、化石等,新石器与旧石器所使用的材料不同。旧石器使用的工具材料是石英、石片、石灰石等,新时期使用的是陶器、磨石工具。从2012年4月至今,对农大后山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已经出土了620余件古人类加工和使用的打制石器,包括尖状器、雕刻器、砍砸器、刮削器、石核、石片、断块、砾石等。

砍砸器是以石片、石核或砾石打制而成,个体大而重;刮削器以小块石片加工而成;尖状器,顶端有一个尖刃,多经二次加工修整;斧形器,多为经两面修理打制的石核工具,一端有刃,另一端为手握的柄部。

旧石器时代先民在长期使用天然木棒和石块来获取食物和防卫时,偶尔发现用砾石摔破后产生的锐缘来砍砸和切割东西比较省力,从而受到启示,便开始打击石头,使之破碎,以制造出适用的工具。

石器多半就是用粗砾打制而成,但也有一部分是用从粗砾上打下的大石片加工的。

第二处旧石器遗存高度在67米,面积只有第一处遗存的一半大小。现场有3名考古人员在挖掘。它位于山坡处的斜面。

11万年前“农大”最宜居

参与考古的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副教授方启介绍,这两处遗存和之前在农大后山发现的遗存是沈阳目前最早发现有人类活动遗迹的地方。当时这里处于古浑河河道边,与新乐遗址类似。是一处气温适合、食物充沛的河汊子,最重要的是在阳面坡上,在东北寒冷的气候中,对于人类御寒很重要。“在农大后山上的古人类是迁移来的,还是就一直在这里生活,现在不得而知,但是这里绝对是沈阳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

方启说,现在考古工作已经进行了2个多月,还没有发现有动物和人类的化石。动物的化石可帮助判断当时的气候条件。物种的起源,灭绝的原因等。如果发现人类的化石,那会是一个震惊世界的发现。

此前在农大后山遗址发现了一组类似窝棚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建造和使用的建筑遗迹。在旧石器遗址上发现人工建筑,这在沈阳地区乃至东北地区的露天遗址中还是第一次发现。有专家认为,这个发现,甚至改变了现代人对旧石器时代的认识。要知道,更早一点的北京人遗址以及再晚一点的山顶洞人遗址,古人类都是生活在洞穴中,还没有人工建筑之说。从这一点上理解,生活在这里的人类可能进化得更快,具备更高的生产力。

事实上,农大后山遗址发现的旧石器,加工技术更高级,意识更明显,掌握了比较先进的技术。其中有专门用于割树皮、兽皮的刮削器,也有挖掘用的手镐,还有可以切削根茎类植物的石核。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主任记者王志东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