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金蛋赢大奖”暗藏玄机中奖后想拿走得自掏腰包
中年男子(左)向围观的市民讲解砸金蛋的“规则”
■华商晨报 掌中沈阳客户端记者 夏铭阳 摄
本报讯(华商晨报 掌中沈阳客户端记者 康晓潺)押100元承诺金便可获得一次砸金蛋的机会,而且是百分之百中奖,这样的抽奖摊可信吗?
抽奖摊旁,有黑衣男子反复参与抽奖。附近摆摊人员称,抽奖人里有“托儿”。
交100元押金可“免费”抽奖
承诺百分之百中奖
有这好事?
昨日10时30分许,沈阳市沈河区五爱市场热闹路附近,一个简易的凉棚下面,吸引了许多过往行人。人群中央,一名中年男子手持小锤,滔滔不绝地向大家介绍这个特殊的抽奖规则。
该男子称,为了答谢新老客户长期以来对某电信运营商的支持与关爱,特举办砸金蛋赢大奖活动,只要缴纳100元的承诺金即押金,就可参加一次“免费”的砸金蛋抽奖,奖项就藏在金蛋中,活动百分之百中奖。听过介绍,个别围观者开始动心,掏出100元,接过小锤,想要试试运气。
凉棚下面,共摆有80个金蛋。记者看到,金蛋两旁悬挂着奖项说明,大致内容为:一等奖苹果手机+智能手机+2100元话费,二等奖品牌4G智能手机+品牌智能手表+1540元分期话费,三等奖品牌平板电脑,四等奖豪华遥控飞机,五等奖为遥控汽车,六等奖一桶豆油或洗衣液,七等奖品牌充电宝一个,每个奖项后面还附有活动价标签。
几轮砸蛋抽奖后,记者对这个抽奖活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尽管百分之百中奖,但除了砸中末等奖外,获奖者都需要缴纳一定的活动价,钱数从1元到1699元不等。
同时,该抽奖活动还有这样一个要求,所抽取的奖项不得与其他奖项兑换,如果不缴纳每个奖项后面所标注的活动价钱,则抽奖前居民所缴纳的100元押金也将不予返还。
交钱领奖后感觉受骗了
一转身的时间被扣200元
真有人去抽奖!
昨日11时许,一名看热闹的小伙挤进人群,砸中了一个二等奖。二等奖的要求为中奖者预先缴纳1499元,可获得一款4G智能手机+品牌智能手表+1540元分期话费。
惊喜中,小伙掏出1400元现金连同100元押金一起交给了对方,随后拿走礼品离开。然而,转身的工夫,中奖小伙又跑了回来,“我不要奖品了,把钱退给我吧。”
这名小伙称,拿到奖品后,他感觉自己好像受骗了,手机也就值三四百元,自己根本用不上。而且分期话费需要在网3年,每月最低消费59元,“对我来说不太合适。”
经过反复争论,抽奖者同意给小伙返还1300元现金,“他说电话已经开通了,需要扣我100元,我又向他们要了一个充电宝算是补偿。”
黑衣小伙每30分钟排一次队
有时只排队不砸金蛋
也有人“凑热闹”!
抽奖排队中,不时有熟悉的面孔出现。现场,一名20多岁的穿黑衣小伙不时出现在抽奖现场。一名常在附近摆摊男子告诉记者,抽奖排队的人群中,不乏有“托儿”。
10时30分许,该黑衣小伙走到凉棚前,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提前拿着一个金蛋握在手中,等到自己开奖时,小伙轻轻一砸,七等奖免费赠送一个充电宝。
11时许,该黑衣小伙再次来到凉棚前凑热闹排队。每次砸完金蛋,小伙都会向外走出不远,然后再转一圈回来继续排队等待抽奖。记者大致算了一下,黑衣小伙每30分钟到凉棚前排一次队,有时候只排队不砸金蛋。
抽奖现场,同样有几个人只排队不抽奖,不止一次到抽奖现场“凑热闹”。
13时许,当抽奖现场人数较少时,黑衣男子在距离抽奖现场约30米处购买了一条裤子,随后走到抽奖现场,和里面的人亲切地打声招呼,之后再次走到圈外观望。
■各方声音
托儿:一等奖基本没有,如果有也不会让外人砸到
近日,一名曾经在沈阳某个砸金蛋赢大奖活动中扮演过“托”的叫张芳(化名)的人向本报透露,自己曾经是托儿,现在良心发现不干了。
张芳称,自己是在一个多月前在网上找工作时,成为了一名砸金蛋的兼职人员,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托儿。
据张芳介绍,他们团队里一共有六七个托儿,每天挤在人群中“凑热闹”,工资每天八九十元,有的中午供饭,“在这个活动中,一等奖基本没有,如果有也不会让外人砸到。”
运营商客服:
并不知道有这个活动
砸金蛋抽奖活动中,抽到二等奖的人数较多,而抽到末等奖和一等奖的人数特别少。
“我抽到的是二等奖,交了1500元,不知道活动是不是真的?”一名获奖者拿着手中的奖品,来到附近一家某电信运营商的商店,询问这个活动是否骗人。
店内一名工作人员称,他们是运营商营业厅的人,这个活动不是他们搞的,他们也不知道。
昨日,记者拨打该电信运营商客服,工作人员表示,并不知道有这个活动。
在另一家该运营商的营业厅,对于砸金蛋赢大奖的活动,他们也表示并未听说。
律师:
这种街头抽奖存疑
昨日,辽宁安行律师事务所徐志国律师表示,首先中奖需要缴纳百分之二十的个人所得税;其二,如果以中奖的名义,要求中奖者缴纳现金,若中奖者缴纳的钱和购买这些商品的钱数差不多,这种中奖就是虚假的。如果中奖产品的价值远远高于消费者所支付的金额,则是有效的。有奖购物、竞猜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种规则都是事先告诉消费者的,只有你认可这个规则,才会参与。除非商家有价格欺诈的行为。
“如形式上中了1500元,实际上需要你缴纳1400元,才可能拥有这些奖品,这就属于价格欺诈了,否则应该尊重商家的这种竞猜规则。如果不认可,可以不参与。”徐志国说。
“个人所得税的问题,也算是公众的评价标准,如果商家没有考虑个人所得税的问题,我觉得可以逆向思维,去反推商家的这种活动是否真实,是否存在价额欺诈。因为中奖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已经是消法里面普遍的一个法律常识了,商家为何不强调抽奖者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中奖都是由商家代缴的,如果中奖后商家没有这种强行要求,是不是可以质疑商家这种奖品价值真实性存在欺诈。”徐志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