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磨一剑 就为换个角度看大连(图)
最大不同是表达城市唯一性
——访纪录片《大连,飞啊飞》导演李汝建
航拍器拍摄中。
李汝建此次把焦点对准城市向上的精气神。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10年前,李汝建拍摄了大连的第一部城市宣传片,向全国人民展现了大连的万种风情。2012年,他拍摄的宣传片亮相纽约时报广场,向世界展现了大连的生态魅力。2月15日晚开始,李汝建拍摄的又一部大连城市宣传片《大连,飞啊飞》将与大连观众见面,这部作品与以往相比,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表达,能给观众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李汝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连,飞啊飞》颠覆了以往城市宣传片的拍摄思路,其中70%都是航拍,每一个画面都有着明显的大连符号,诉诸了“生态中的城市、城市中的生态”的核心价值。全片43分钟,以情传神、以意惠人,只有配乐没有解说词,是一种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叙事表达手法,每个人看完片子后,都能对其中的一点或几点产生不同的思考。
三年磨一剑 就为换个角度看大连
李汝建不仅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纪录片导演,也是我国城市宣传片的领军人物,他拍摄的大连城市宣传片曾一度被诸多城市争相效仿。可正因为这样,他就越想突破自我,从过去的模式里跳出来。“以前拍的片子过于重视自我表达,说教意味浓,缺少从受众的角度讲述,难以引起受众心理上的共鸣。”
2012年、2013年,李汝建跑遍了大连的城乡、海岛,拍摄了大量的素材。“走的地方多了,心中的杂念少了,真切地感受大连的魅力,有了心动的感觉。”
感觉有了,但要根据已有素材剪辑,李汝建总觉得尚有缺憾。与以前的作品比,并不够别致新颖。2014年,这位资深纪录片导演接触到了航拍机。当年6月,李汝建在东港进行了第一次航拍,画面展现的宏大与气势扑面而来,他心中激起了抑制不住的兴奋和新奇之感。“技术决定思维方式。当天,我就决定重走一遍大连,将走过的地方重新拍一遍。”李汝建终于找到了突破口,积累三年的郁结得以纾解。
生态大连让人心动向往
《大连,飞啊飞》的开篇3分钟,是让观众惊讶的3分钟。他先后选取了位于庄河王家岛、大连港、旅顺老铁山、星海广场的四座航标灯作为切入点,横亘古今,将时间、空间穿插起来,给观众提供了一种多元化的维度选择。李汝建说:“要的就是一打眼就喜欢上的效果。”
“跟其他的城市宣传片以及自己以往的作品相比,这部纪录片最大的不同在于表达出了城市的唯一性,每一帧画面都有明显的大连符号。”李汝建削减了个人化表达,站在观众角度反推,拍什么样的东西让人喜闻乐见。“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目光早已转移到对生态的关注。生态大连,让人向往、期待。”
在片中,我们会看到人文景观背后有绵延的海岸线、国际化城市发展脉络下也藏有千年的中国传统,俯拍中山广场时,居然让人产生身在欧洲的时空穿越感。星海广场、高尔基路、南山……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城市地标仿佛着了魔法,在航拍镜头下幻化出另一番风情。全片没有一句解说,所有语言都用画面表达,但自有一种力量,直戳观众心窝。李汝建说,每个镜头,他都力图建立一种关联,体现山、海、城市与人之间的生态联系。
最想要表现的是城市精气神
《大连,飞啊飞》结尾的两个镜头,一个是在中心医院拍摄的新生婴儿,一个是在农历八月十五那天拍摄的城市月圆夜,落脚点一下子从对城市的审视回归到人这个本体上来。
谈到为何要将片名取为《大连,飞啊飞》,李汝建说,一是因为这部片子主要使用航拍的手法,更重要的是想展现大连这个城市向上的精气神。“当下,人们对社会、对城市有些牢骚、有些抱怨,我希望通过这部片子,唤起人们对城市的热爱、呵护与尊重,享受大连这个城市带来的快乐。作为媒体人,也有责任用国际化的思维与表达方式把大连的美好向外传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