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引领者和践行者

26.10.2017  19:44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阐释,特别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构想,彰显了一个伟大民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我省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思想文化工作者备受鼓舞,大家一致认为,迈向新时代,文化建设要提升至更高层面,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引领者和践行者,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向峰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后内心非常激动。他表示,十九大报告深化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展开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文化新画卷,开启了当代中国走向文化强国的新征程。

  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肖明江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后一个深切的感受是,文化自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是一个高频词,文化建设的地位提升了,文化建设的内涵丰富了,文化建设的功能定位清晰了,文化建设的部署明确了。肖明江表示,作为社科理论工作者,当前主要任务是学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抓住理论武装工作主线,坚守意识形态工作底线,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战线,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贡献。

  省作协在举办《鸭绿江》笔会期间,组织安排21位省骨干作家,集中收看了党的十九大开幕会,聆听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72次提到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作家们深受鼓舞。省作协副主席周建新表示,文化自信是作家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攀登文学高峰的力量源泉。十九大报告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化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工作路径。文艺工作者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进一步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日前,省作协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启动“金芦苇”长篇小说精品创作工程,用实际行动推动我省文艺创作发展。

  文化创造美好,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丰富人民美好生活新体验,以产业做强做大做优的丰厚成果为我省全面振兴注入文化力量。”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东平在聆听党的十九大报告后表示,十九大报告为文化出版领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指引。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紧扣新时代的宏大发展主题,以精品图书及融合发展的全新传播载体,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集约整合出版要素,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精品力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五年来,一批批志愿者和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创新形式、创新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我省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全省人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理论快闪宣讲乌兰牧骑”宣讲团,从2015年初组建开始,已吸纳1318名宣讲志愿者,在基层干部群众中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理论方针政策5000多场,受众达24万人次。县委宣传部部长刘向东是基层宣传思想文化的组织者之一,他在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后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作为基层思想文化工作者,要做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持文化自信,就是坚持文艺创作维护人民利益、反映人民心声、促进人民幸福的基本立场。”沈阳评剧院国家一级导演田敬阳连日来专心研读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论述。田敬阳表示,一定要带头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