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社区 一心为民——记站前街道华夏村社区党委书记 周波

30.03.2015  12:24

  周波,丹东市振兴区站前街道华夏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主任,1954年1月出生,1972年7月入党,大学文化。2007年企业转制,她从无线电十六厂宣传部长的岗位上退下来,退下来后,她放弃享受清闲的居家生活,接过街道党委交付的重任,毅然走上社区书记这个纷乱纠杂的岗位,在社区一干就是7年。7年来,她爱岗敬业,扎根基层;访贫问苦,心系群众,不仅带领华夏村社区走在全市前列,更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

   整资源,建平台,创新为老服务模式

  组建老年协会,搭建老年工作新平台。华夏村社区60岁以上老干部135人。这些老同志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心理落差很大。如何把这些老同志组织起来,给自己重新定位,找到归属感,为社区文明建设发挥余热,是摆在周波面前的重要课题。为切实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使老干部真正实现“四就近”,周波积极整合社区老年志愿者的资源,于2007年组建了以离退休老干部为主体的老年协会,周波同志亲自担任会长,将一批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组织工作能力,并且在群众中德高望重的离休老干部动员出来,作为老年协会的理事参与社区建设。多年来,老年协会坚持学习走在前列,活动积极响应,老干部们发挥专长为社区撰写各类文字材料十万余字,每年为各级政府献言建策近百条,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全市的各类志愿活动中,他们的事迹也在全市各主流媒体中广为流传。老年协会已经成为华夏村老年工作的一个亮点。

  开办虚拟养老所,探索新的为老服务模式。面对辖区内空巢老人多的情况,她把这些老人面临的吃饭问题、生病护理问题、心理疏导问题放在了心上。为了让空巢、独居的老人们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她利用社区现有条件开办虚拟托老所,探索出一条全新的为老服务模式。周波同志经过多次与相关通信部门联系,她将所有独居、空巢老人的手机号码和所有志愿者的号码绑定在亲情网里,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是服务员,辖区的空巢独居老人、出行不便的居民是服务对象,网内成员就可以在限定时间内免费拨打电话,老人们既可以互相联系唠唠家常,也可以享受到社区工作者们的服务。集团网建成后,网内成员参照通讯录简单的电话号码随时求助,极大的方便了社区老人们的生活,并在辖区内形成一种互帮、互助、互爱的和谐氛围。

  在周波同志的带领下,华夏村社区的老龄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认可,2007年荣获“辽宁省敬老优秀社区”、2010年荣获“全国敬老模范单位”、2013年获辽宁省首批“敬老文明号”。

   抓载体,聚民心,丰富党建工作内容

  创新党员教育形式。作为党务书记,她始终将抓好基层党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更好的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周波首先以党员教育入手,创新教育载体。她组织开展了“社区大家谈”活动,开办了“草根理论宣讲”平台,通过党员骨干带动,使广大党员用自己的理解解读、宣传党的政策理论知识,不仅在社区形成了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并涌现出一大批草根理论宣传员,吸引了党员群众的广泛参与,扩大了党员教育覆盖面,充实百姓生活、提高百姓理论素养。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草根理论宣传员”们自己创作的“群众路线大家谈”、快板“说家风”、诗朗诵“核心价值观是法宝”等微型党课,以其时间短、内容丰,形式新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喜爱,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丰富党员教育内容。为了使党员教育有内容、有抓手,她创新开展了唱红歌、讲红史、看红景、观红展、诵红诗、学红人的“六红”活动。唱红歌就是在社区内坚持做到逢会必唱,逢活动必有歌声,使红色经典歌曲在群众中广为流传。讲红史就是进行不间断的党史市情教育,同时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参加抗美援朝纪念馆等方式,邀请宣讲团成员亲身经历,讲述党史知识进行市情教育,引导群众理解党、相信党、依靠党、跟党走。看红景就是每年组织党员群众看看丹东的新发展,让大家知家乡、爱家乡。观红展就是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组织大家学习回顾党的光辉历史。诵红诗就是倡导大家自编自演红色诗歌,以此抒发革命情怀。学红人就是注重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像焦裕禄、郭明义这样的好干部,为党员群众树立正确的引领标杆。

  全方位、广覆盖、立体化的群众性问题活动,把党心民心人心凝聚了起来,社区聚众赌博的少了,参与文体活动的人多了,邻里之间矛盾少了,集体荣誉感强了,居民精神头足了,社区党委在党员群众心目中的分量更重了。华夏村社区的党建工作因此走在全市前沿,获得“丹东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丹东市先进党委”。

   访疾苦,知冷暖,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周波常说:“如果群众有难事不找我,是我的失职;如果群众有难事找我,可我没解决好,是我不称职。”她作为社区的带头人,她更是百姓的主心骨,她把服务群众作为自己始终的追求。几年来,她很少双休日休息,节假日在社区也常常能看到她的身影。每年经她手帮扶的困难家庭上百户,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百余件,社区居民亲切地称她为“贴心书记”。

  忠于职守,为民解难。上任不久时,小区里的两位老大妈互相搀扶着来到了社区,向她反映辖区内有一个小区属铁路住宅,楼下路面年久失修,每年冬季下雪、夏天下雨都会有人摔伤。她立即随两位老人到小区查看,并承诺:一定为百姓们修好这条路。从那时起她整整用了两年的时间多方奔走协商,最终在市领导的关注下,铁路部门终于派人重修了路面。渔阳湾小区106号楼,因外面巷道重新维修加高了近4厘米,里面的巷道由于排水系统年久失修不起作用,每逢雨季三个单元的居民需穿水鞋才能通过,百姓怨声载道,反映到社区。周波顶着大雨来到现场,看到此情景,她暗下决心:一定为群众解决困难,还百姓一个公道。她通过媒体的民声、政声对话将情况反映到市住建委,在市领导的关注下,将小区路面加高并铺设了水泥路面。小区居民纷纷感谢周书记为他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访贫问苦,为民解忧。低保户刘某因患胆管阻塞急需2万元手术费,她立即带头并组织社区党员、群众为其捐款捐物,同时积极与市、区总工会、民政局及慈善总会联系,为他争取到了3000元的帮扶款,使其得到及时救治。居民老张夫妻早年双双下岗,并都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女儿考上大学,因交不起学费,一家人愁眉不展。周波知道后积极与驻区单位联系,为他争取到了13000元的赞助款,使女儿顺利走进了大学校园。家住青年广场小区的马大娘和王大娘,由于生活困难交不起取暖费,自从施行分户改造后8年没供上暖,周波在入户走访中了解此情况后,先后多次到供热公司和供热站协商,又到民政部门说明情况按政策为他们办理了低保边缘户,供热站依据低保边缘户的相关政策为她两家进行了分户改造,当年开栓供暖,并免收其取暖费。两位老人摸着滚热的暖气片动情地说:“感谢政府,感谢周书记,有暖气真好,今年冬天我们不用挨冻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她的工作得到了各级部门的认可。 2008年周波同志被评为“丹东市优秀志愿者”;2009年被授予“丹东市三八红旗手”、“丹东市百位优秀女性”;2012年被评为“丹东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丹东市十大孝亲敬老楷模”、 2013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