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种子店主12年赊出500万一分没差(图)
谢国强(左三)向农户介绍不同种子的特点。摄影 林林
春天种子赊给你,秋天收成了农民再来结账。
12年来,种子店农资没出现过一次质量问题,农民也不差种子店一分钱,这是本溪市平山区桥头街道办事处桥头街丰收种子商店与农民共同谱就的一桩诚信美谈。
3袋玉米种子、11袋西洋化肥、1袋尿素……挑选完春播需要的种子等农资,搬出店门装上车,孙成良却没有掏钱买单,只是店里的销货清单又多了一页:兴隆村,孙成良,下面是货品名称和价格。这是3月19日发生在本溪桥头地区丰收种子商店的一幕。
而这一幕,每年春播前都要不断重复,农民拉走自己需要的农资,留下欠条秋天结账。
今年43岁的丰收种子商店店主谢国强告诉记者,从2003年开业到现在,他先后赊给周边农户农资款近500万元,秋收后还钱,“12年来,没瞎过一分钱。”
进城买种费劲自己开店
丰收种子商店是2003年开业的。
在那之前,“桥头这片儿就没有种子化肥商店,农民春播时想要买种子都得去省城。”每年过完年,农户就几家几户坐下来商量,齐钱雇车去沈阳买种子、化肥。“不方便不说,主要是种子质量无法保证,一旦受骗买到假种子,上哪找人去?”谢国强由此萌生了自己开一家种子商店的念头,而且从一开业,他就给自己的丰收种子商店定下了两条规矩:
第一,进货不是大品牌不进,不是优质产品不进;
第二,不需抵押,赊农资给农户,秋收后农户有了钱再结账。
谢国强说,想到赊销,是因为自己就是农民,知道猫冬、过年后,正是农民手头最紧的时候,而如果因为资金不够买了不良种子、农资甚至假种子,这一年的劳动就算是白瞎了。
赊出去的账从来没黄过
赊销,说起来容易,可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
谢国强说,丰收种子商店开业第一年,自己就赊销出去了30万元的农资,一下子就把自己准备的周转资金掏空了。没办法,他就到信用社贷款。“人家信用社当然不会白白贷款,那得给利息啊!”谢国强说,但是既然自己决定了要赊销给农户,就得挺下去。
谢国强介绍,从2003年到2013年,10年间自己每年都要向信用社贷款将近50万元,光利息每年就得拿出去近万元。但谢国强不后悔,因为赊出去的账从来没黄过,“第一年农民将种子买回去种到地里后,秋天时玉米大获丰收,赊出去的30万元在年底前全部收回。人家农民也都讲信用,从来没有不还钱的事儿!”谢国强说,12年来,随着客源增多和物价上涨,每年赊出去的钱款也在不断增加,从第一年的30万,到去年的156万。
谢国强告诉记者,这12年自己总共能赊出去近500万元,从来没有发生过农民故意欠款不还的情况。“即使年底前还不上,第二年也能把钱还上,总之,这12年来,没差过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