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科研人才需求加快培育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培育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企业科技人才队伍。”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起在辽全国政协委员的强烈共鸣。孙远良、滕卫平、朱建民、孙聪等委员认为,要实现辽宁振兴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就要把科技创新置于优先位置,重视满足科研人才的需求,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
“过去靠劳动力、资本、资源、设备等要素的投入模式在一定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持续,现在已经到了转折点,不靠创新没有出路。”孙远良委员认为,要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弘扬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我们要给企业家应有的社会地位和荣誉,激励和保护企业家进行创新创造,让企业家没有后顾之忧”。
“在辽宁,企业的研发机构和自主创新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滕卫平委员认为,企业的研发部门绝不是“修理部”,必须真正研发前瞻性产品。不仅要研究新产品新技术,更要做战略研究,“做A产品的同时,研发B产品,展望C产品,这样才能引领市场”。
委员们认为,推动创新必须更加注重产学研合作。“真正的产学研合作应该是一种战略的合作,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帮助企业解决一两个具体问题。”滕卫平委员认为,在搭建平台促进对接上,政府大有可为,需要真正转变观念,建立机制,形成学研促用的氛围。朱建民委员也认为,辽宁应该更好地去支持由科研院所和企业参与的公共研发平台,变点对点的支持为点对面的支持,这样支持的效率会更高,成果转化的效率也更高,“我们公司今年就想借此东风,建设精细化工公共技术研究院,带动同行业企业一同创新发展”。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滕卫平委员认为,科技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要想方设法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注重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今年我省首次评选辽宁杰出科技工作者并给予奖励,就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辽宁还有很好的产业技术工人,也要鼓励他们开展创新活动,营造创新氛围”。
“创新不是逼出来的,而是自发自愿迸发出来的。”孙聪委员认为,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就是要激发科研人员的原始动力。国内有深圳,国外有硅谷,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比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包括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等。
委员们表示,只要让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的空气充盈整个社会空间,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辽宁的振兴发展就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