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护航高质量发展
2018年,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力增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今年的预算报告提出,2019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发挥好逆周期调节作用,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力”体现在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和加大支出力度,“提效”体现在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一方面,通过财政的‘减法’换取企业的‘加法’,激发市场活力,实体经济发展好了,也使财政财源建设有了更加稳固的基础。另一方面,对该保障的支出,财政加大支出力度,同时通过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大重点支出的力度。”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大力实施减税降费
秦皇岛鹏旭运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7月23日,主要从事道路货物运输、装卸服务、仓储服务、场地租赁等服务。
公司法人郭秋英介绍,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20万元,利润总额113万元,应纳税所得额约为34.7万元。公司资产总额1242万元,职工人数92人,因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均超标,不符合当时的小型微利企业条件,未能享受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
2018年第四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30万元,利润总额96万元。公司资产总额830万元,职工人数48人,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获得减免企业所得税14.4万元。
2019年,小型微利企业普惠性所得税减税政策扩围,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预计我公司在一季度预缴申报时将享受到小型微利企业普惠性所得税减免政策。”郭秋英说。
为切实增强企业对减税降费的获得感,河北省财政厅税政处负责人介绍说,该省财政厅成立工作专班,制定专项计划,全面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如今年1月30日,河北省制定了地方减税政策,按50%最大幅度对小规模纳税人减征“六税两费”等政策,今年新推出的政策减税规模预计达63.8亿元。
同时,河北省还持续加大清费力度。确保除国家规定外,市县乡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清零。对国家设立的1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12项政府性基金实行目录清单动态管理,在各级政府门户网站集中公布,并建立投诉举报机制。
2018年,结合税制改革,我国聚焦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在增值税、所得税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减税措施,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全年减负约1.3万亿元。
今年,我国将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增值税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等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下调制造业增值税税率,一是回应了社会上关于减轻实体企业税费负担的呼声;二是将支持振兴制造业作为重点,抓住了当前实体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突出矛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副会长蓝逢辉则认为,通过全面落实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进一步减轻了小微企业负担,激发了微观主体活力,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
保持较高支出强度
2018年,财政部统筹各项资金,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21万亿元,有力保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投入。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使用,提前完成1.35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计划,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预算报告提出,2019年,政府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财政赤字率拟定为2.8%,赤字规模为2.76万亿元,赤字率和赤字规模分别比2018年提高0.2个百分点和0.38万亿元。同时,继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长期沉淀资金一律收回。此外,2019年,合理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8000亿元,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表示,大幅增加专项债,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可以更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把规范举债的“前门”开得更大,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创造条件。
“从财政收入形势看,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以及上年部分减税降费政策翘尾减收等因素影响,预计2019年财政收入增速将有所放缓。”罗建国说,从财政支出形势看,各领域对财政资金需求很大,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建设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若干工程、加大基本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支持外交国防、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等,都需要予以重点保障。
中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王金秀表示,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加力,一方面,将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另一方面,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调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质量和效益继续提升。
中基协母基金专委会委员、盛世投资董事长姜明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在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政府引导基金规模不断扩大,撬动更多民间资本投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尤其是市场化运作的引导基金,成为新兴产业领域加大投入的重要手段。
“在当下经济环境中,财政可以大幅增加对政府引导基金的投入,尤其是对市场化运作的产业母基金的投入,让产业母基金成为减税降费后又一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工具。”姜明明说。
持续改善社会民生
近年来,中央财政持续改善社会民生。落实就业创业补贴政策,巩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
预算报告显示,2019年,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538.78亿元,增长14.9%,再通过调整失业保险基金等支出结构,大力促进就业创业;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安排168.5亿元,增长13.1%;中央财政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安排237.21亿元,增长26.6%。从2019年1月1日起,按平均约5%的幅度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520元。2019年,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安排1433亿元,增长12.4%。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安排298.5亿元,增长12.9%……
“这些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更多财力保障民生领域、重点领域和社会管理等方面支出。民生工作做到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现财政支出的可持续,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耕地质量保护站站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至于“提效”,罗建国认为,就是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具体来讲,包括坚持有保有压,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将预算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更好推动政策落地见效;继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将难以支出的长期沉淀资金一律收回,统筹用于亟需资金支持的领域。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刘国永认为,2019年,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将多头并进。包括构建多层级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优化预算绩效管理流程,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办法,加快建设绩效指标及标准体系;将绩效管理关口向事前和事中延伸;扩大重点民生领域和部门整体绩效评价范围;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硬化绩效责任约束等。
(记者 李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