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精准发力
财政收入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从中可窥当前经济形势变化。截至2月8日,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部披露2016年财政收支数据。从组成中国经济版图的一个个省份财政“成绩单”中,我们可以看到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实施、精准发力,可以看到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十分突出的收支矛盾、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以及正在加速孕育的增长动能和不断增强的改革动力。
收入增幅回落趋势明显
从规模上看,南方经济“重镇”广东省毫无悬念地继续稳坐财政收入第一把交椅。2016年,广东省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90.3亿元,成为我国第一个财政收入过万亿的省份。江苏省排名第二,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8121.2亿元。上海市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6406.1亿元,超越山东省跃居第三位。山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60.2亿元,位列第四。除广东、江苏、上海、山东4省市外,浙江、北京两地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突破5000亿元,跻身财政收入“第一梯队”。
从增速看,财政收入增幅回落趋势明显。2016年,仅有西藏(17.4%)、上海(16.1%)、广东(10.9%)3个省(区、市)财政收入同比增速超过10%。而在2015年,西藏以31%的财政收入增速位列第一,增速在10%以上的还有广东、湖北、重庆、天津、上海、江苏、山东、江西、贵州、陕西、甘肃等十几个省市。
此外,2016年江苏、湖北、湖南、重庆、江西、陕西、新疆、黑龙江等省份未能实现年初设定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而经济结构偏重的山西、新疆、黑龙江三省,2016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则出现下降,降幅分别为5.2%、2.4%和1.1%。
即便是财政实力不俗的山东省,同样感受到了财政收入增幅下滑与支出刚性增长矛盾的日趋尖锐。《山东省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预算草案报告》称,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政策性减收增支因素增多的影响,2011—2016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5.7%、17.5%、12.3%、10.2%、10%、8.5%,增幅回落趋势非常明显。
降税减费效应凸显
记者查阅各省份预算报告发现,对于去年财政收入增速明显回落的原因,除经济下行因素外,多省份提到了“政策性减收效应”。的确,2016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是近年来减税规模最大的政策措施,同时,清理涉企收费、扩大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等也带来一定减收。
2016年,广东营改增试点户数280.79万户,居全国首位,全年减税约750亿元(含中央与地方减税),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安徽省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全年减免税费702.4亿元,其中减免税规模超过660亿元。河北省全年合计为企业减税360多亿元,累计带动新增就业岗位40多万个;将18项国家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扩大到所有企业,停征、合并了一批政府性基金,减免12项收费,停征3项省立收费项目,为企业减负近10亿元;制定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每年为企业减负20余亿元。北京市89.3万户营改增试点纳税人顺利完成税制转换,新扩围四大行业全部实现税负下降;营改增扩围新增减税175.7亿元。
由于政策性减收因素的叠加,经济结构偏重的省份更觉“压力山大”。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未实现年初目标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预算报告中特别说明,未实现年初目标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政策性减收,营改增改革预计全年减少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6亿元;二是新疆是以资源型和能源加工型为主的经济结构,2016年,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工业品价格持续负增长,特别是原油、天然气、矿产品等资源类价格持续低位运行,造成原油天然气资源税和煤电煤化工增值税大幅减少。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白彦锋表示,2016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明显回落、部分省份未能实现年初设定的预算目标,表明降税减费的积极财政政策明显发力,但客观上财政减收也使得相关省份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
支出结构优化民生保障有力
在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形势下,2016年各地财政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投入改善民生,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坚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着力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提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2016年,安徽全省民生支出4626亿元,占全省财政支出总量的83.7%,一批老百姓关心关注的民生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其中,全省财政各类扶贫投入173.4亿元,集中财力支持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建设,为脱贫攻坚首战告捷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
河北全省民生支出4843.8亿元,占全部支出的比重为80.2%。该省将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全省财政扶贫专项投入达57.7亿元,其中省级21.6亿元,较上年翻了一番。
吉林全省各级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占全部支出的8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连续10年将新增财力的70%用于民生,确保了省委、省政府承诺的16个方面48项民生实事全部兑现。
四川全省投入1610亿元,足额保障脱贫攻坚资金需求,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开展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70个试点县统筹整合资金67亿元,集中财力推进脱贫攻坚。
陕西省完成民生支出3595亿元,新增财力和财政总支出两个80%用于民生的政策全面落实。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有了新动力
在财政收入增速整体明显回落的情况下,2016年上海市仍实现了16.1%的增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佼佼者。
上海市财政局表示,全市财政收入继续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该市重点领域先行先试的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特别是第三产业拉动力持续增强、区级收入增幅超过市本级、郊区增长快于中心城区、税费结构较为合理。
据了解,该市第三产业支撑作用显著,房地产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等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合计贡献全市收入增量逾七成。
2016年财政收入突破5000亿元的北京市也在预算报告中表示,尽管受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改革、调整增值税收入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等政策影响,财政收入增速呈现稳中回落态势,但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等因素成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新动力。一是科技型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财政收入增幅超过20%,对全市财政增收贡献近三成。二是总部经济支撑作用明显。全市实现财政收入前100名企业中72户为总部企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优势行业。总部企业贡献财政收入近四成,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形成较强支撑力。三是二产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以上现代制造业财政收入增长31%,占二产收入的比重(34.4%)较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此外,该市主体财源较为稳固。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近九成;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规模以上企业上缴税收占比保持在三成以上,支撑作用稳定。
多省制定目标“谨慎为上”
记者梳理各省份公布的数据发现,在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目标的设定上,各省份普遍谨慎。
除海南省未披露相关数据外,其余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江苏、山东、湖北、湖南、福建、重庆、江西、陕西、云南、贵州、宁夏、西藏等12省市调低了2017年预期目标,其中不乏2016年未实现目标的省份;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上海、浙江、广东、甘肃、新疆等9省市与2016年增速目标持平;四川、河南、安徽、辽宁、山西、广西、青海、吉林、黑龙江等9省份上调了目标。
江西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7%。江西省财政厅分析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表示,新常态下,收入增幅收窄,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凸显;部分地区尤其是少数基层收入质量不高,财政保障能力较弱等。为此,该省进一步下调了2017年预算目标,预计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1%。
即便是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9%的广东省,在总结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时也直言“收支矛盾比较突出”,2017年该省预期财政收入增速与去年目标持平。
对于多省制定目标的“谨慎为上”,白彦锋认为,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并非可以一蹴而就;二是尽管美欧经济有所企稳,但是美国新总统就任之后反全球化政策主张明显、英国脱欧也使国际经济在2017年充满了不确定性;三是“宽打窄用”是重要的理财思想,将困难考虑得充分一些,有助于提高财政政策的前瞻性;四是客观上讲,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国家简政放权的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各界对于财税负担表现得也尤为敏感,一些单位在财政收入筹集、特别是税收征管方面表现出“底气不足”,未来需要放管结合,为广大纳税人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
白彦锋进一步分析说,调低预期目标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这些省份前期发展速度较快、基数和存量较高,在此基础上未来更加注重财政收入的增长质量;调高预期目标的省份以中西部为主,这些省份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发展,拥有资源相对富集、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等多方面的优势。综合以上两方面的情况来看,也表明我国梯度发展战略得到了进一步落实、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也有不断缩小的趋势。
“2017年伊始,货币政策有趋紧之势。为了进一步将国家‘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改革落实到位,在国家财政收入增收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今年我国有必要不断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压缩一些低效或者容易使市场产生扭曲的补贴项目,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白彦锋最后强调说。
(记者 崔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