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结构优化重于收入增长
近日,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400亿元,同比增长5.9%;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8243亿元,同比下降0.7%,该数据是自2015年2月以来的首次下降。
据财政部分析,税收下降主要受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政策减收效应显现等因素影响。应该说,“营改增”结构性税改值得肯定,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我国自2014年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税收受周期性波动与增长阶段转换因素叠加的影响,不仅短期内增收压力加大,从中长期看,正逐步进入增速换挡、结构转型、税制优化的新阶段。笔者认为,我国税收增速出现下降是一种正常现象,且从中长期看,税收将呈稳中趋缓态势。
上述判断主要基于三方面因素:首先,经济下行压力依然持续,全球及中国经济要走出低迷态势仍需时日。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今年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呈止跌企稳态势,如三个季度GDP都为6.7%,它表明我国经济仍处低迷区间。且这种低迷趋势缘于国际经济疲软,以及我国经济面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供给侧改革压力,加之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完成这些改革任务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税收增长的基础仍不牢固。
其次,我国结构性减税任务重、压力大,建立全面适应中国经济运行的税收体制仍任重道远。2014年以来我国加大了结构性减税力度,这些结构性减税措施仅今年就减税5000亿元以上,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未来税收增长的压力。而且,目前我国间接税占税收比重过高,接近60%,依然高于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水平;其比重过高可能加重下游企业及最终消费者的税收负担,也容易影响到政府借助减税精准发力的效果。显然,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将在结构性减税基础上逐步展开并不断深入,如财产税、个人所得税等改革也将拉开大幕。
再次,我国税收地区、行业结构有所改善,但增长动力有减弱趋势,提振动力不是短期内能做到的。2014年以来,我国税收分地区和行业的收入结构有所改善,但由于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增长继续放缓,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跌,企业利润增长缓慢,导致相关税种收入显著下滑。据相关资料,近年全国煤炭开采、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行业税收都呈下降之势,这是导致以资源性行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中西部地区税收增长放缓的重要原因。
当然,上述因素只是导致我国税收中长期稳中趋缓的力量,但并不能据此看空我国未来税收增长的基础和潜力。一方面,“互联网+”推出,汽车、电子通信类产品消费的较快增长,以及网购、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的良好势头有力推动了服务业增值税及汽车行业相关的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等税种的增长。另一方面,从长期看,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由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及“双创”经济战略逐渐显效,未来我国第三产业无论增长速度还是占GDP比重均将进一步超过第二产业,相应地第三产业税收增长及占比也将继续提升,这将推动我国税收结构从过去以第二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为主转变,为税收长期稳定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只要政府认真做好税收的“加减法”,推动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的优化升级,就能够实现税收结构的优化和税收收入的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