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加油加气站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发布(一)
由沈阳市环保局编制的《沈阳市加油加气站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发布。《指南》对沈阳市内的加油站、加气站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方法都做了规定。《指南》旨在进一步规范加油站、加气站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工作,合理评估风险,确定风险等级。
至此,沈阳的加油站和加气站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评估有了范本。
环境风险评估术语
突发环境事件
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公共秩序,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环境风险
指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及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程度。
环境风险单元
指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环境风险物质的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企业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环境风险受体
指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可能受到危害的企业外部人群、具有一定社会价值或生态环境功能的单位或区域等。
清净下水
指装置区排出的未被污染的废水,如间接冷却水的排水、溢流水等。
事故排水
指事故状态下排出的含有泄漏物,以及施救过程中产生其他物质的生产废水、清净下水、雨水或消防水等。
17部法规及指导性文件作依据
《沈阳市加油加气站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的编制依据了17部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
主要是国家《环境保护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最新年本)、《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
依据的标准、技术规范主要是16个国家级技术规范、规程及管理要求。
主要是《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程》、《石油化工企业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设计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废水排放去向代码》、《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水体污染事故风险预防与控制措施运行管理要求》、《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等。
环境风险评估的一般要求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应当及时划定或重新划定本企业环境风险等级,编制或修订本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1)未划定环境风险等级或划定环境风险等级已满三年的;
2)涉及环境风险物质的种类或数量与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或周边可能受影响的环境风险受体发生变化,导致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变化的;
3)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并造成环境污染的;
4)有关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标准或规范性文件发生变化的。
企业可以自行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也可以委托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新、改、扩建相关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环境风险评价内容,可作为所属企业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的重要内容。
环境风险评估的程序
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分5个步骤实施
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针对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分别制定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应明确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等内容,逐项制定加强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和应急管理的目标、责任人及完成时限。
每完成一次实施计划,都应将计划完成情况登记建档备查。
对于因外部因素致使企业不能排除或完善的情况,如环境风险受体的距离和防护等问题,应及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并配合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划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完成短期、中期或长期的实施计划后,应及时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按照附录A划定或重新划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并记录等级划定过程,包括:
1)计算所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2)逐项计算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M),确定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3)判断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是否符合环评及批复文件的卫生或大气防护距离要求,确定环境风险受体类型(E);
4)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按要求表征级别。
环境风险评估的内容
环境风险评估主要有两项内容。即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
要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识别对象包括:1)企业基本信息;2)周边环境风险受体;3)涉及环境风险物质和数量;4)安全生产管理;5)环境风险单元及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6)现有应急资源等。
对上述2)至6)按照要求,并综合考虑环境风险企业、环境风险传播途径及环境风险受体进行环境风险识别。制作企业地理位置图、厂区平面布置图、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企业雨水、清净下水收集和排放管网图,污水收集和排放管网图以及所有排水最终去向图,并作为评估报告附件。
对于企业基本信息,要列表说明下列内容:
1)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单位所在地、中心经度、中心纬度、所属行业类别、建厂年月、最新改扩建年月、主要联系方式、企业规模、厂区面积、从业人数等(如为子公司,还需列明上级公司名称和所属集团公司名称)。
2)地形、地貌(如在泄洪区、河边、坡地)、气候类型、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极端天气情况和自然灾害情况(如地震、台风、泥石流、洪水等);
3)环境功能区划情况以及最近一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现有应急资源,是指第一时间可以使用的企业内部应急物资、应急装备和应急救援队伍情况,以及企业外部可以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包括与其他组织或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或互救协议情况等。应急物资主要包括处理、消解和吸收污染物(泄漏物)的各种絮凝剂、吸附剂、中和剂等;应急装备主要包括个人防护装备、应急监测能力、应急通信系统、电源(包括应急电源)、照明等。
按应急物资、装备和救援队伍,分别列表说明下列内容:名称、类型(指物资、装备或队伍)、数量(或人数)、有效期(指物资)、外部供应单位名称、外部供应单位联系人、外部供应单位联系电话等。
对于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收集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资料
要列表说明下列内容:年份日期,地点,装置规模,引发原因,物料泄漏量,影响范围,采取的应急措施,事件损失,事件对环境及人造成的影响等。
二是提出所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结合事件情景,列表说明并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可能引发或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最坏情景。
A 火灾、爆炸、泄漏等生产安全事故及可能引起的次生、衍生厂外环境污染及人员伤亡事故;
B 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失灵或非正常操作;
C 停电等;
D 各种自然灾害、极端天气或不利气象条件;
E 其他可能的情景。
三是每种情景源强分析
针对上述提出的情景进行源强分析,包括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种类、物理化学性质、最小和最大释放量、扩散范围、浓度分布、持续时间、危害程度。有关源强计算方法可参考《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四是每种情景环境风险物质释放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对可能造成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分析环境风险物质从释放源头(环境风险单元),经厂界内到厂界外,最终影响到环境风险受体的可能性、释放条件、排放途径,涉及环境风险与应急措施的关键环节,需要应急物资、应急装备和应急救援队伍情况。
对于可能造成大气污染的,依据风向、风速等分析环境风险物质少量泄漏和大量泄漏情况下,白天和夜间可能影响的范围,包括事故发生点周边的紧急隔离距离、事故发生地下风向人员防护距离。
五是每种情景可能产生的直接、次生和衍生后果分析
根据分析,从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大气、人口、财产乃至社会等方面考虑并给出突发环境事件对环境风险受体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包括如需要疏散的人口数量,是否影响到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是否造成跨界影响,是否影响生态敏感区生态功能,预估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等。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根据前面的分析,对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完备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论证,找出差距、问题,提出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
1.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1)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制度是否建立,环境风险防控重点岗位的责任人或责任机构是否明确,定期巡检和维护责任制度是否落实;
2)环评及批复文件的各项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要求是否落实;
3)是否经常对职工开展环境风险和环境应急管理宣传和培训;
4)是否建立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并有效执行。
2.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
是否采取防止事故排水、污染物等扩散、排出厂界的措施,包括截流措施、事故排水收集措施等,分析每项措施的管理规定、岗位职责落实情况和措施的有效性;
3.环境应急资源
1)是否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应急装备(包括应急监测);
2)是否已设置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
3)是否与其他组织或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或互救协议(包括应急物资、应急装备和救援队伍等情况)。
4.历史经验教训总结
分析、总结历史上同类型企业或涉及相同环境风险物质的企业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经验教训,对照检查本单位是否有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措施。
5.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
针对上述排查的每一项差距和隐患,根据其危害性、紧迫性和治理时间的长短,提出需要完成整改的期限,分别按短期(3个月以内)、中期(3-6个月)和长期(6个月以上)列表说明需要整改的项目内容,包括:整改涉及的环境风险单元、环境风险物质、目前存在的问题(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可能影响的环境风险受体。
来源:(沈阳日报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 李海英 特约记者 耿子威 通讯员 李炜 魏爽 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