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博爱送万家-------走进辽阳器官捐献者杨欣欣的家

09.02.2015  11:20

          春节将至,“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已经陆续走进各市,器官(眼组织)捐献者家庭、大病救助项目受助者家庭、部分红十字志愿者贫困家庭及其他贫困群众家中都收到了棉被、棉衣、毛毯、米面油等慰问物资。2月6日,辽宁省红十字会副会长杨笑在辽阳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许刚的陪同下带领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管理办公室主任李鸣川专程慰问了辽阳市一器官捐献者杨欣欣的家人。
          在去小杨家的路上不觉回想起半年前在医院里的情形,ICU内是生命垂危的杨欣欣,病房外的走廊里是一个蹦蹦跳跳、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在她眼里医院和商店好像没多大区别,都是个不同于家里有很多人的地方。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知道他家的情况再看着这个天真无邪的小姑娘,心里都觉得沉甸甸的。有人主动给小姑娘买点零食,有人主动和她聊天。她明亮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充满了备受关注的快乐。她还不了解死亡意味着什么。她的爸爸杨欣欣是个命运多舛的年轻人,刚刚而立之年却已患脑胶质瘤7年,经历伽马刀治疗5次,妻子无法承受与之离婚了,留下了年仅6岁的小女儿。他就靠社区低保和年迈父母的照顾度日养病。2014年4月,小杨的脑瘤又复发了,医生告诉他家人已经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了。小杨的父亲退休前也是一位医生,他了解器官捐献对于救助生命的意义,他和小杨的母亲商量:我们无法避免面临失去儿子的痛苦,他这么年轻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如果能在最后的时刻用他有用的脏器挽救别人的生命也算是他不枉来这世上一回。也让她的女儿将来知道她爸爸在离开这个世界时还救了别人的性命。
          转眼大半年过去了,不禁有些牵挂小杨父母和小姑娘的情况。我们一行人提着家庭救助箱,拎着油,爬上七楼,敲开门。跟着大家还没进门,突然听到了小杨妈妈熟悉的招呼声:快进屋,谢谢你们来看我们!走进屋子没来得及和小杨妈妈打招呼就看到了靠在墙边的小姑娘。“还认识阿姨吗?”“当然认识”“上学了吗?”“我已经念一年级了”“考试考的好不好?”“我数学99,语文98,英语75”……大家看着我们俩聊得很开心。杨笑会长亲切地向小杨妈妈和小姑娘递上慰问金说:“要过节了,知道你们家不容易,我们今天带领辽阳市红十字会、白塔区红十字会一同来探望你们,有困难我们会尽力帮助你。”小杨妈妈说:我感谢红十字会帮我们协调社区给这孩子办理了低保,我们没什么要求,就是年纪越来越大了,希望低保待遇对这个孩子是个保障。谢谢你们想着我们。
          杨欣欣是辽阳市第一位器官捐献者,他的骨灰将在今年的清明安葬于我们辽宁省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广场。(器官捐献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