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四级群众性安全监督员工作体系 助推企业科学发展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工会
在9月23日召开的全国工会劳动保护基层基础建设现场推进会议上做交流发言
辽河油田地跨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13个市(地)、35个县(旗),施工现场星罗棋布、设备设施成千上万,安全风险点源多,管控难度大,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百分之一的安全疏忽,就可能造成百分之百的事故发生。基于此,在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辽河油田公司工会不断探索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工作新方法、新途径、新载体,作为劳动保护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使广大员工人人参与到企业安全工作之中,发动全员“要安全”,带动全员“管安全”,实现全员“会安全”,努力实现职工身边无隐患,班组全员无违章,企业安全无事故,切实维护职工生命健康权益,为油田公司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一、建立四级工作体系,发动全员“要安全”
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是工会维权第一位的任务,是劳动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活动,建立群众性安全监督体系,是辽河油田公司工会履行维护职能,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推动企业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对落实企业安全“第一责任”的有力辅助和补充。辽河油田公司工会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开展“安康杯”竞赛的要求,于2004年开展“百岗千哨”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活动,即选定465个重要生产岗位,设为“安全生产监督岗”,聘任4505名责任心强、业务能力过硬的岗位员工,设为“安全生产监督哨”。多年来,持续发挥着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的良好作用,每年发现、纠正安全隐患和问题均在数万个以上,安全工作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为适应油田发展变化的要求,强化群众安全监督的组织性,2012年7月,辽河油田公司工会实施了“首席安全监督员”制度。在4505名“安全监督哨”中,优中选优、百里挑一,聘任了45名油田公司级“首席安全监督员”。随后,又在主要生产单位设立了236名厂级、383名作业区级“首席安全监督员”,从而构建起油田公司级、厂级、作业区级 “首席安全监督员”和 “安全监督哨”四级群众性安全监督员工作体系,实现了群众性安全监督在油田公司各个单位、生产班组、关键岗位、要害部位的全覆盖,为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组织有效维护职工生命健康权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席”既是荣誉,更是责任和典范。“首席安全监督员”具有最贴近生产一线、最先感知安全风险、最易发现隐患问题的工作特点。油气工程技术处“首席”张洪波,每天必对负责区域进行安全检查。 2012年11月23日晚10点,在转化车间巡查时,突然发现转化炉下集气管中间部位出现开裂,并伴有气体泄漏。他火速上报险情,启动应急预案,经过5个昼夜的抢修,恢复了正常生产,避免了一场爆炸事故的发生和重大生命财产损失。因工作上的优异表现,他由班组长晋升为车间主任。锦州采油厂“首席”王小兵,在13—226井作业检查时,发现井口硫化氢味道强烈,但操作人员全力抓进度不愿意停止施工,在他的一再坚持下停工检测,结果发现硫化氢超标40%,施工人员果断采取措施,及时避免了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发生。今年4月,他被省总授予“五一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