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信信(2019年1月17日)
国际经济数据
美国 2018 年 12 月份 CPI 环比上涨 0.3%
美国劳工统计局1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能源价格下滑,经季节调整,美国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1%,9个月以来首次下降,符合预期,11月份持平;未经季节调整,同比上涨1.9%,符合预期,11月份上涨2.2%。
剔除食品和能源,美国12月份核心CPI环比下降0.1%,符合预期,11月份持平;同比上涨2.2%,预期上涨2.2%,11月份上涨2.2%。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美国失业率持续稳定在历史低位以及原材料价格逐步升高,2019年美国物价有望恢复上行。不过也有人指出,由于全球经济放缓不可避免,2019年油价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预计将保持低位运行,美国消费价格指数可能不会出现明显增长。
英国 2018 年 1 2 月份CPI同比增长 2.1 %
英国国家统计局1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2018年12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增长0.2%,与预期一致,2018年11月份增长0.2%;同比增长2.1%,与预期一致,10月份增长2.3%。
数据显示,扣除能源、食品与烟酒,2018年12月份核心CPI环比增长0.3%,2018年11月份增长0.3%;同比增长1.9%,预期增长1.8%,11月份增长1.8%。
此外,英国2018年12月份核心零售价格指数环比增长0.4%,2018年11月份零增长;同比增长2.7%,预期增长2.9%,11月份增长3.2%。
英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学家Mike Hardie表示,12月的通胀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汽油价格的大幅下跌,此外航空费用的降低也对通胀下行有推动作用,季度性价格增幅较去年放缓:“酒店价格和通信费用的小幅上涨,部分抵消了上述影响。”
英国《金融时报》还提到,CPI增速创两年新低,是因为零售商正开始将英国退欧所带来的英镑贬值压力转嫁给消费者。
不过上述媒体也指出,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将有助于提高英国工人工资的提高,以现金计算,英国工人工资正以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快速度增长。
英国 2018 年 11 月份 GDP 环比增长 0.2%
英国国家统计局1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英国2018年11月份GDP环比增长0.2%,预期增长0.1%,2018年10月份增加0.1%。2018年11月三个月滚动GDP环比增长0.3%,是6个月以来最弱增幅,符合预期,2018年10月份增长0.4%。
数据还显示,受脱欧不确定性影响,英国2018年11月工业产出环比下降0.4%,预期增长0.2%,2018年10月份下降0.5%;同比下降1.5%,为2013年8月以来最大,预期下降0.7%,2018年10月份下降0.9%。英国2018年11月制造业产出连续第五个月下滑,为自金融危机以来首见,产出环比下降0.3%,预期增加0.4%,2018年10月份下降0.6%;同比下降1.1%,降幅为2016年3月以来最大,预期下降0.7%,2018年10月份下降0.7%。建筑业产出环比增加0.6%,预期增加0.6%,2018年10月份持平;同比增加3.0%,预期增加2.6%,2018年10月份增加4.1%。
英国国家统计局表示,受海外需求走弱的影响,制造业产出出现金融危机以来最长的月度下降;在截至11月的三个月里,英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占主导地位的服务业和建筑业推动的。这些数据与商业和消费者调查相吻合。商业和消费者调查显示,英国经济在今年第三季度强劲增长0.6%后,正在大幅放缓,反映出英国计划脱离欧盟前的不确定性上升,以及全球的不安情绪。
德国 2018 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 %
德国联邦统计局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5%,符合预期,2017年增长2.2%。德国经济连续第九年增长,但增长势头不振。从长远来看,2018年德国经济增长高于过去十年的平均值。
德国2018年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源自国内需求,经价格调整,全年国内个人消费支出增长1.0%,政府支出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
同时,2018年德国外部需求不如往年强劲,全年货物和服务出口增长2.4%,进口增长3.4%。从行业来看,德国工业(不含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0%,建筑业增长3.6%,信息和通信行业增长3.7%,贸易、交通和餐饮业增长2.1%。
数据还显示,2017年德国就业人口增加56.2万人,达到4480万人,增长1.3%。与往年一样,较高的劳动力市场参与率和外国工人移民抵消了与年龄有关的人口影响。同时,德国2018年实现了创纪录的592亿欧元盈余。
德国联邦统计局称,根据临时计算,联邦政府,各州,市政当局和社会保障基金在今年结束时连续第五次出现盈余。就目前国内生产总值而言,预计政府将在2018年实现1.7%的盈余比率。
日本 2018 年 11 月份经常账户盈余缩窄至 7572 亿日元
日本财务省1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未经季节调整,11月份日本经常账户盈余缩窄至7572亿日元,市场预期缩窄为6126亿日元,10月份盈余为13099亿日元。
11月份,货物贸易赤字为5591亿日元。其中,进口额为74772亿日元,同比增长13.5%;出口额达69180亿日元,同比增长1.9%。
此外,11月份服务贸易赤字为121亿日元,去年同期是赤字189亿日元。
经季节调整,日本11月份经常账户盈余缩窄至14387亿日元,市场预期为12143亿日元,10月份为12113亿日元。
国际经济政策
美联储货币政策有变
尽管鲍威尔在最近的公开活动中反复强调美国经济稳固强劲,但2019年美股和公司债市场面临巨大压力。美联储近几周的表态越来越温和,鲍威尔坦承,政策没有预设路径,美联储需要认真观察经济如何变化,放慢缩表速度也在考虑之内。
近日,只看经济数据,不看总统脸色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对2019年加息计划有了新想法:保持耐心,看看再说。
鲍威尔日前在美国经济学年会上透露,美联储关注的数据与金融市场动向不一致,美联储需要进入观察阶段。鲍威尔认为,美国经济2018年整体不错,失业率连续9个月低于4%,劳动参与率、工资数据尚好,目前不必担心通胀水平,估计2019年会保持这一趋势。但是,对于金融市场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的美国来说,2018年四季度美股暴跌表明,金融市场传递出的信号与美联储关注的数据冲突,市场担心全球经济减速和中美贸易谈判引发的风险,美国政府的政策不确定性和其他风险也接踵而至。
对此,鲍威尔坦承,政策没有预设路径,美联储需要认真观察经济如何变化,放慢缩表速度也在考虑之内。
事实上,美联储近几周的表态已经越来越温和,预示加息步伐可能出现暂停。美联储上个月的会议记录显示,由于联邦基金利率将处于或接近长期中性利率预期区间下端,以及金融市场的波动和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担忧日益加剧,使得未来政策收紧的适当程度和时机不如以往那么明确。最近,受金融市场波动以及美国通胀趋缓影响,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能够对进一步加息保持耐心。鲍威尔1月10日在华盛顿经济俱乐部表示,美联储在加息的具体次数上没有特定计划。观察人士猜测,原本预定2019年加息两次的规划可能也难以落实。从联邦基金利率期货价格走势看,金融市场已经打消了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
形势比人强,人也在变化。鲍威尔上任后决策时从没遇到过反对票,但今年形势不同。各派成员今年在负责制定利率政策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里有了投票权,特别是一贯保持鸽派的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宣称,美国经济增速可能在2019年放缓,美国现有的政策利率水平恰到好处,利率正常化窗口已经关闭,美联储已经走到了加息的尽头,未来更多的加息将导致美国经济衰退,市场一贯比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正确。他甚至宣称,对小幅降息持开放态度。
美部分政府部门关张将拖累经济增长
1月14日,美国联邦政府关门进入第24天,创下关门时长纪录,加剧了市场的担忧。分析认为,如果政府关门的时间继续延长,经济因此遭受的潜在损失或难以估量。有经济学家测算,关门每持续两周将使经济增长下滑0.1个百分点,支出与投资的延迟还会进一步拖累经济增长。
美政府机构关门已经给经济活动造成干扰。政府采购、救助金发放、食品检验检疫和经济数据公布等众多领域的正常运转都受到影响。据法新社报道,美国约400家国家公园的非正常运转也令餐饮、交通、住宿和商店等领域的收入减少。数据显示,这些公园每日可以帮助带来1.8亿美元的收入。
分析指出,美国政府关门近期令本来已经在担忧美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投资者更加不安,加之此次关门的时间持续较长,令人担忧对经济造成的潜在影响或许超过预期。据白宫此前估计,联邦政府现在每关门一周,美国经济就损失约12亿美元。有观点认为,这意味着政府关门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远远超过特朗普所要求的57亿美元资金。
美银美林经济学家约瑟夫·宋表示,政府恢复正常的协议可能达成,但关门已对经济、金融等造成负面影响。政府关门每持续两周将使经济增长下滑0.1个百分点,支出与投资的延迟还会进一步拖累经济增长。标准普尔全球评级公司的估算与美银美林一致。
欧美日密集会晤拟互建双边自贸协定
欧美日领导人和官员近日将安排多场会晤活动,就自由贸易协定、钢铝进口关税等议题展开磋商,力争弥合分歧,为架构起多项双边自贸协定奠定基础。但业内人士称,不同于欧日的意见和节奏,美国可能将“放慢”各项贸易合作议题进度。
日本政府发布公告称,首相安倍晋三将出访欧洲,分别与荷兰总理和英国首相举行会晤,主题均是贸易合作。
欧洲议会2018年年底表决通过名为“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的欧日自贸协定,2019年2月1日该协定将生效。据协定,欧盟方面将取消99%针对日本商品的关税;日方将取消94%针对欧盟商品的关税,包括82%针对农产品和水产品的关税,意味着欧洲食品制造商今后可以将加工过的猪肉、部分奶酪产品和葡萄酒免税出口日本。此外,双方还将在投资、服务等广泛领域提高自由化的程度。
在特朗普政府不放弃对欧洲汽车调高进口关税的情况下,此次欧美新一轮贸易磋商备受关注。欧盟1月7日表示,同意加码采购美国大豆以来,2018年7月至12月,欧洲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总量已突破500万公吨,较2017年同期增幅达到了112%,已使美国取代巴西,成为了欧盟第一大豆进口来源国。
尽管欧日签署自贸协定,并与美方展开积极磋商,但美国的态度和节奏可能令未来数项双边协议周期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会在贸易谈判正式开始至少30天之前发布谈判的说明,包括目标和细则等内容。
至于日本,美国贸易代表与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茂木敏充之间的首次谈判已于2018年8月份在美国举行。但他们的观点存在分歧,东京更倾向于达成区域多边协定。莱特希泽则提出了两国贸易的重要性,“大约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30%”。“日本很重要,但它经常是一个对美国出口产品开放不足的市场。” 他表示,贸易代表办公室将致力于引导这些谈判,以获得“对美国劳动者、农民、畜牧业者和企业有利的重要成果”。
撒南非洲经济政策趋于稳定
2019年尼日利亚、南非等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经济体将面临总统大选。可以确定的是,选情将会给这两个正艰难走出经济困境的国家的经济发展增加不确定性,也会给整个地区的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震荡。但是,在地区内多数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得到改善的大背景下,外界普遍对这一地区2019年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
2018年对多数撒南非洲国家来说是稳中求进的一年。然而,目前由于该地区最大的三个经济体尼日利亚、安哥拉和南非经济增长缓慢,世界银行已将这一地区2018年经济增速预期从之前的3.1%下调到2.7%。鉴于撒南这三大主要经济体增速较缓且面临挑战,而科特迪瓦、肯尼亚和卢旺达等多数国家发展势头趋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撒南非洲年增速为3.8%。世界银行则预测,2019年至2020年度,撒南非洲国家的平均增速约为3.6%,但这一增长趋势在该地区将呈现不平衡的态势。
据IMF预计,2019年,安哥拉经济增速有望摆脱2016年以来的负增长,而且其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可以达到3.1%的水平。作为地区石油生产大国,安哥拉在2012年亮出8.5%的经济增长率之后,其增速一路下滑,油价的上升在石油产量减少背景下未能大幅拉动经济增长,而营商环境的恶化以及治安不稳导致众多外商流出国境。
同为地区石油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第一人口大国的尼日利亚2019年经济增速为2.3%。自2016年跌入负增长的谷底以来,它的经济一直在缓慢爬坡,虽然其进程缓慢,但是近三年来一直在提速。2019年,尼日利亚面临大选,此次大选选情胶着,该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无疑会受到影响,是否能达到IMF预期有待观察。
除了三大经济体,其他多数国家发展增速值得期待。IMF预测,2019年埃塞俄比亚的经济增长率有可能达到8.5%。2018年以来,肯尼亚经济明显提速,并且目前正在实施食品安全、廉价住房、制造业和保障性医疗这“四大发展目标”。IMF预测,肯尼亚经济2019年将增长6.1%。有分析认为,较为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有利的气候条件是2018年肯尼亚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