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优化让大数据说话
这是一次脚沾泥土、踏石留印的作风锤炼,这是一次摸清家底、拥抱实践的发现之旅。历时两个多月的沈阳经济发展状况大调研,基本摸清了沈阳经济家底,查实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及外资企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农业等领域的发展状况。调研成果显示,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振兴发展迈向新阶段,沈阳已拥有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力量。
“跨越发展”振兴成就巨大
大调研结果显示,振兴十年是沈阳经济超速增长、跨越发展的时期。2003-2013年,沈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8%,在副省级城市中增速最快。全市工业经济总量从500亿提高到1000亿用了10年,突破5000亿用了5年,超过万亿仅用了3年。2003-2013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528.9亿美元,年均增长9.8%,总量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二。同期,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一组组鲜活的数据,仿佛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振兴十年沈阳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呈现出的生机活力。
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615亿元,对GDP贡献率达到54.2%,比2003年提高21.2个百分点,税收占全市的41.7%,表明了工业乃是沈阳的立市之本、发展服务业之源。十年来,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了12倍,对工业增长累计贡献率为49.3%,支撑工业发展的首推民营企业,对工业累计贡献率75.1%,其次是外资企业,累计贡献率21.5%。
“增速换挡”特征初步显现
大调研收集到的数据显示,沈阳经济“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特征开始显现,经济运行呈现出一系列可喜的新变化。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农村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达到43%,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58.8%。产业基地集聚效应显现,2014年全市40个服务业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36.3亿元,吸纳就业人数约127.5万人。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半壁江山;服务业增加值实现3232亿元,是2003年的4倍,占GDP的比重达到45.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46.2%提高到2014年的54%;2014年金融业增加值实现443亿元,是2003年的7.3倍,年均增长21.2%,占GDP比重的6.2%,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53家,产值2555亿元,成为仅次于装备制造业的全市第二大支柱产业。全市共有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35.79万户,占全部企业的95%,同比增长14.4%。2003年到2013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4倍,达到3982.6亿元。1949户外资企业中,世界500强企业112户,总体呈现出规模扩大、盈利能力增强、对经济带动支撑作用持续提升的发展态势。
“精准分析”明确发展方向
各调研组对近十年来相关领域的多项数据进行了收集、推算和整理,数据之全超过以往。通过对不同发展时期进行纵向比较,同发展较快地区进行横向分析,从中把握了全市经济运行规律、特点趋势,提高了调研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体现了新常态下调研工作的与时俱进。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大调研提供的有力数据,明确了沈阳市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攻目标和方向。这些大数据有助于深入了解各级各类企业的生存、发展状态,科学研判新常态下沈阳市经济发展阶段和特点,总结并积累经验,为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持。本报记者何强
编辑: zfw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