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手机最易泄露个人信息

27.10.2015  15:28

 

30家单位发布《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状况调查报告

本报讯(华商晨报 掌中沈阳客户端记者 赵威)“互联网+”以及由其带来的互联网创新正在迅速改变市民生活,“互联网+”业态中,消费者个人信息也越来越多地被经营者所掌握,由此带来的信息泄露风险不容忽视。

昨日,辽宁、北京、天津、上海等30家消费维权单位发布《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数据显示,四成消费者不知智能设备有泄露个人信息隐患,个人通讯信息泄露最多。

五成多受访者“吐槽”过去一年个人信息被泄露

“大数据”是一个较新的概念,本次调查发现,对于是否了解“大数据”的概念这个问题,仅有8%的受访者表示比较了解,有24%的受访者表示“从未听说过”。

虽然对于大多数受访者而言,“大数据”这一概念依然比较陌生,但对于“个人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是否更容易泄露”这个问题,有76%的受访者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对“过去一年中,有没有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问题调查中,52%的受访者认为“有”,认为“没有”的受访者约40%,还有8%受访者表示说不清。

消费者认为网站和个人终端APP泄露信息最多

在对于个人信息泄露渠道的调查中,被认为最容易泄露个人信息的是网站,包括电商平台、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其次是手机、智能手表、运动手环等个人信息终端上的APP;第三是汽车行业,如4S店和电信服务商。

消费者呼吁引入惩罚性赔偿机制保护个人信息

在对于“与个人信息相关的大数据应该如何保护”的调查中,得票最高的措施是“对盗窃、倒卖以及不当使用个人信息的企业、个人进行严厉打击”;其次是“掌握个人信息的机构、企业必须加强管理”;第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全社会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第四是“采集、使用个人信息时必须得到当事人的同意、许可”和“畅通举报渠道”;最后是“个人信息须去除个人身份特征内容”。

对于“对大数据使用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你有何建议”的调查中,呼声最高的是“加大惩罚力度,进入惩罚性赔偿制度”。

■联合倡议

尽快出台保护个人信息的专门法律

30家消费维权单位联合发出倡议,希望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共同努力,通过完善的机制建设,让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不再处于裸奔状态,让大数据产业和“互联网+”健康可靠发展。

30家消费维权单位倡议细化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建立规范合理的个人信息采集使用制度,信息、数据的采集使用必须得到当事人的授权。尽快出台保护个人信息的专门法律,用更完善的立法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不受侵害。

同时,加大对非法采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的惩处力度。

另外,30家消费维权单位倡议进一步简化司法程序,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民事诉讼中引入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并在消费者个人信息司法保护中引入公益诉讼制度,给个人信息权被侵害的消费者提供最大的司法便利。

■相关数据

四成消费者不知智能设备

有泄露个人信息隐患

在“大数据”时代,对个人数据的收集方式更加多样,比如智能手表、运动手环之类的个人穿戴式智能设备,就有将个人健康数据上传到服务器的功能。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
想发财动起歪脑筋 男子获刑
  从网上四处搜集下载淫秽视频存在网盘上,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