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改革谋发展 真情履职又一年
委员提案促航空产业发展
委员提出打造沈阳生态旅游业新增长点的提案
关注民生提出加强排水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洪能力的提案
进企业、访车间,委员密切关注经济发展新常态,献计献策促发展;走社区、察民情,委员心系群众冷暖,大事小情件件放心头……过去一年,沈阳市广大政协委员忙碌的身影遍及城乡,促发展、惠民生、献良策,桩桩件件无不凝结着他们的心血和智慧。
来自市政协的一组数据显示: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679件,经审查立案583件。其中,集体提案和界别提案94件、委员提案489件。目前,所有提案已全部办复,已解决或采纳的480件,占82.3%;列入计划解决的79件,占13.6%;因政策或条件限制暂时难以解决、留作有关部门工作参考的24件,占4.1%。
一年来,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各专门委员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运用提案建言献策。市委、市政府等相关单位把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承办单位采取措施,加大办理力度,促进提案有效落实,使政协提案在推进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发展建言
翻开委员们的一份份提案,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方方面面,但都有一个明显特点,即关注度集中。
发展,始终是政协委员们最关心的主题。一年来,委员们围绕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加快民用航空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沈阳市经济发展环境、在沈阳市重要政策落实督察与考核中引入第三方评估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围绕改革创新和稳定增长,委员们提出提案126件。其中,民革市委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提案,市科技局在制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方案》中充分吸纳了提案建议;民盟市委提出的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提案,得到市政府积极采纳,经过研究论证后再次取消和下放了778项行政职权;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提出的加快民用航空产业发展打造沈阳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提案,促进了市政府加大对航空产业的扶持力度,注资3亿余元支持沈飞民机复材能力建设、黎明公司技术创新和通用机场建设。
在深化改革的关键年份,委员的“好声音”更是不绝于耳。围绕法治建设、依法治市等方面,委员们都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涉及提案共有91件。其中,高孝杰等12名委员通过民革界提出的进一步加大依法处理涉诉信访力度的提案,有力推动了市法院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市法院成立了历史上首个信访工作办公室,采取依法导入、依法终结、依法救助等方式,化解信访案件143件,取得较好效果;王罡等14名委员通过工商联界别提出的在沈阳市重要政策落实督察与考核中引入第三方评估的提案,市政府办公厅给予高度重视,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正在制定出台《沈阳市重大行政决定程序规则》,将大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等环节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民建市委提出的进一步优化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的提案,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对提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落实,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梳理、查实,并迅速下发整改通知,督促有关部门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提高了行政效能;马瑛等22名委员提出的加快落实《市政府关于宗教场所周边环境整治决定》的提案,市公安局等部门认真采纳提案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整治力度,使部分宗教场所周边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为民生鼓呼
保障和改善民生一向是政协提案的重点内容。2015年,市政协共收到涉及城建、社会事业等提案300多件,提案主要围绕加强排水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加强社区建设、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建设辽文化产业基地、大力促进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等提出建议。
围绕促进城乡建设与城乡管理,委员们提出提案231件。其中,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与城乡建设委员会提出的加强排水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涝能力的提案,市建委积极采纳提案的意见建议,制订了符合沈阳市情况的排水管网规划设计标准,并投入资金近亿元,开展了重点工程改造建设;致公党市委、赵红委员提出的关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提案,被市政府列入2015年“为城乡群众办好10件实事”之中,并出台了《沈阳市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运行工作实施方案》;台盟市委提出的加强社区建设的提案,市委、市政府已召开全市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开展和谐社区建设工程的实施方案》,有效地推进了社区建设;市台联提出的开发沈阳国家森林公园、打造沈阳生态旅游业新增长点的提案,浑南区政府制订了森林公园园区规划方案,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扶持力度。
一年来,委员还围绕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提出提案135件。其中,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提出的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实现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提案,市教育局将制订教育管理责权清单列入2015年的重点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九三学社市委、王健委员提出的加快提升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案,为市政府制定出台《沈阳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沈阳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提供了重要参考;市政协学习宣传文史委员会提出的加快建设辽文化产业基地的提案,推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旅游局将发展法库县辽文化品牌纳入了沈阳市文化产业“十三五”规划之中;农工党市委提出的大力促进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的提案,推动市卫计委重点建设了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城市云医院”项目,取得较好效果。
做务实之举
筑牢提案质量根基,是提案真正成为党政科学决策依据的保障。市政协常委会始终坚持把提案工作与党政中心工作、与政协整体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谋划、推进落实,多次组织召开党派团体与政府部门座谈会、各类情况通报会、知情问政会等,拓宽各界委员的知情明政渠道,努力帮助委员掌握内情、了解外情。
2015年,市政协健全提案线索征集机制,坚持运用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提案线索50余条,向党政部门征集提案议题140多条,形成提案参考题目96条,为提案者重点选题提供参考,确保了所提提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体现民意;还通过市情通报会、委员视察、在全会上设立委员咨询服务台,为委员知情明政创造条件,并带领部分委员分赴市公安局、环保局、民政局等单位开展知情问政和提案咨询活动。为确保重点提案质量,市政协还着重从集体提案和界别提案中进行遴选,采取先自荐互推、后专题论证的办法,分别召开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政协专门委员会、区县(市)政协、委员代表和专家学者论证会,遴选出30件重点提案,经主席会议审议通过,并经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提案工作关键在狠抓落实,重点在加强督办。一年来,市政协全年组织10多次提案办理协商会,分层次开展提案办理协商,促进“提、办”双方交流互动,提高了提案办理的质量。首先是针对重点提案开展重点协商。坚持重点提案由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分工督办的做法,突出了重点提案和界别提案的示范引领作用。对夏秀玲等24名界别委员提出的解决沈阳市目前供热存在问题等6件重点提案,市政协督办领导和市政府分管领导与提案者走进承办单位,现场察看提案办理情况,进行协商座谈,有效地促进了重点提案的落实。其次是针对同类提案进行集中协商。为提高提案办理效率,市政协将内容相对集中的提案进行整理归类,带领提案者走进承办单位开展面对面协商。针对委员普遍关注的医疗卫生、司法公正、交通管理、城市排水、社会养老、环境保护等6类民生方面的提案,分别召开了6次集中办理的协商会,请提案者和相关承办单位进行充分协商,达成共识,提高了办理效率和质量。最后是针对疑难提案进行反复协商。市政协对提案中涉及部门多、办理难度大和涉及历史遗留问题的提案,与承办部门开展多次协商,力促形成办理工作合力,对上年度列入计划未解决的提案,坚持跟踪督办,进行“回头看”,针对宗教房产和上年跟踪的为机动车驾驶员提供便捷服务等提案分别召开4次协商会,促进了“提、办”双方形成共识,确保提案建议取得实效。
2016年是沈阳市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沈阳市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第一年,市政协将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着力提升提案整体质量,积极推进提案办理协商,不断提高提案工作科学化水平。
(本版稿件均由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肖春苹采写)
相关提案
解决沈阳供热问题
●提案人:市政协经济界别委员夏秀玲等24人
●提案内容:目前沈阳供热存在热计量表技术标准不统一不规范、供暖价格过高、由于入住率低导致供热不达标等问题,建议政府尽快为生产厂家出台新的热计量技术标准,使其能够按国家统一的生产标准来规范热表的生产与安装;相关部门核算供暖成本向大众公开,形成环保、煤炭、人工联动;尽快出台审批办法,合理审查供热企业的排污总量,使规划内的热源合法建设,不影响居民供热;借鉴其他城市的做法,向申请停供的用户收取按面积缴纳采暖费总额的20%-30%的基础热费。
●办理情况:沈阳已经开始着手研究供热计量工作,正在梳理、总结供热计量试点工作中的经验,寻求解决办法和途径,将根据国家住建部的要求,结合理顺供热价格工作,研究制定新的供热计量收费标准,取消用户“多用不多收”的规定,而供热费用已经在核算的基础上进行了下调。此外,沈阳市已经开始针对大型区域燃煤锅炉房,建立排污总量监控体系,今后将逐步扩大监控面。面对新建房屋入住率低影响集中供热整体效果的问题,沈阳市将考虑收取基础热费。“暖房子”工程是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今后沈阳将尽量做到整个小区实施改造,把好事办好。
规范市区停车及收费管理
●提案人:市政协委员张惠平
●提案内容:近年来,沈阳市机动车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市区停车泊位却远远跟不上车辆增长的需求,加上停车法规不健全、收费管理不完善,导致停车市场乱象丛生,加剧了市内交通拥堵。建议加强停车场所规划与建设,规范路边停车收费权和管理权,政府应统筹招聘和培训收费职员,着统一服装挂牌上岗,设立路边停车场前应进行听证,征求市民的意见,要统一印制有税务登记号的票据,票据反面可以印制看车人的职责及赔偿责任、看车人印章、看车时间等。
●办理情况:沈阳市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停车场建设,对辖区有条件的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并引导场地所有者建设停车场,还充分利用公园绿地、旅游景点、人防设施的地下空间等,综合利用开发建设公共停车设施。为发挥立体停车场的引领作用,2015年,市内五区、北站在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的区域每区至少建设1处立体停车场。在停车场管理方面,沈阳近年来查处了多起黑停车场、超范围经营或乱收费、高收费的情况,均依法做出了处理,今后还将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各停车场做到收费价格和经营范围公开,统一规范着装。
加强排水设施建设
●提案人: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与城乡建设委员会
●提案内容:沈阳城市排水存在排水设施老旧、规划建设相对滞后、管理体制不顺、监管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建议学习借鉴北京、哈尔滨等城市做法,理顺现有体制,全市统筹,完善出台排水统一规划;实施重点工程,加快改造,满足城市排水现实需要,尤其是目前排水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隐患危害性大、社会关注度高、市民反映强烈的焦点难点问题;切实转变“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理”的认识和观念,提高排水系统投入占城建投资总数的比例;建立综合治理体系,蓄排结合,加强污雨水资源再利用。
●办理情况:沈阳市结合地理信息资料数据库建设,对全市现有地下排水管网铺设情况、数量质量情况、运行状况等进行了全面普查,正着手编制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有效解决供水、排水、通信、燃气等专业管线建设的线位、标高等瓶颈问题。为解决汛期严重积水点和积水区域,2015年安排了51处积水点建设,投资3367万元,保证市民出行安全,还投入3000多万元,对太原街地区排水进行了改造,解决汛期积水问题。按照城市规划,沈阳市整合了相关部门资源,逐步建立统一的排水系统和地理信息资料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全市防汛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报强降雨和积水路段信息。
强化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
●提案人:民进沈阳市委员会
●提案内容:近几年,沈阳企业生产的产品及信用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仍存在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企业,建议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透明度,让消费者全面了解企业的基本登记情况;要通过企业信用信息的公示系统,将企业的登记、备案及监管信息全部公开,让普通消费者全面了解并可以查实,在消费者的信用评价中进行经营;要扩展企业失信惩戒范围,扩展至负有主要责任的公司董事、监事、财务等人员,以彻底斩断失信者重回市场的通道或途径。
●办理情况:《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明确要求“一报告三公示”,即企业年度报告、工商部门公示企业信息、年度报告信息公示和企业自主公示信息。截至2014年12月31日,沈阳市应参加年报企业总数126651户,已参加年报企业105374户,年报率达到83.2%。沈阳市还加强监管,建立企业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2015年年初,在全市开展非融资性担保公司清理规范工作和投资担保类公司抽查工作,对抽查情况全部向社会公示,对抽查存在异常情形的企业,列入异常名录向社会公示。2014年10月1日后,凡是适用一般程序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企业相关信息,都通过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679件,经审查立案583件。其中,集体提案和界别提案94件、委员提案489件。目前,所有提案已全部办复。
本版图片王雁摄
编辑: zfw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