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王府巷和那栋半截楼 还能再见吗(图)

27.11.2014  13:20

  “肃王府巷地块征收即将结束,几座民国老宅,是拆是留?”昨天,沈阳市文保志愿者杨树在自己的微博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在接受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采访时,杨树表示几栋民国建筑非文保建筑,并已残破不堪,强制保留也许并无意义,但他想据此引起相关部门对老城区成片保护的重视,留住这个城市的底蕴和印记。

  肃王府和半截楼

  提起肃王府巷,哪怕是地道的沈阳人,十有八九也不知道确切位置在哪里。而在沈阳地图上,这条位于东阳街西侧的小巷名为沈阳路西华北巷。只有走进了这条破败不堪的小巷子,你才会不经意地发现路边一栋青砖院落的门牌上,有着沈阳路肃王府巷的字样。

  肃王府巷,源自曾经伫立在这里的清肃亲王府,肃亲王即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是清朝世袭罔替的八大铁帽子王之一。除了沈阳,在北京也建有肃亲王府。

  杨树说:“说是肃王府巷,其实也没有什么老建筑了,最古老的也不过是两三栋民国时期的老房子。当然如果向地下挖,肯定有一些房址遗迹什么的。”

  记者在肃王府巷看到,到处是低矮破旧的老房子,居住在这里的也大都是外来的低收入群体。有居民告诉记者,这里多数房子是危房,两年前这片116户的平房区中,危险房屋有23户。以至于一场大雨来临前,社区街道要紧急安排居民转移防汛。

  让城市更有味道

  杨树告诉记者,他并不认为就一定应该把肃亲王府的旧建筑都保留下来。他说:“这里不是文物保护建筑,但是我之所以发了这条微博,主要是觉得这实际上涉及到一个老城区保护的问题。如果这里就是简单地推平了盖大厦,我觉得对沈阳城市文化来说,是一种难以挽回的损失。”

  说到城市文化,杨树着重提到了肃王府巷最深处的那栋半截楼,他说:“这栋房子的屋脊,并不是在屋顶的中线上,而是靠近一侧,看起来就像只有半栋楼。据说这是一处晋商建的房子,意思是说肥水不流外人田。也有说,是因为房屋建址有限,为了不影响小巷正常通行,就修成了这样。这样有故事的建筑,不正是城市文化的体现吗?”

  杨树说:“前几天听建筑大学陈伯超教授讲课,说到南方苗寨。苗寨也不是什么遗产,但是当地人把原有的苗寨内的建筑都保留下来,再按照原来的风格成片的重建,起了名字叫千户苗寨,就成了特色。甚至把当地的老人安排住进房子里,有了住处,还参与了旅游开发。”

  一位不愿具名的建筑专家表示,事实上,中国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的问题确实已经比较突出,维护好历史传承,保持城市特色的关键,就在于怎样更好地保护好文化遗存的古迹老建筑老街区。

  据记者了解,在沈河区的“方城改造”计划里,有主打胡同文化的改造,项目肃亲王府也在重建范围内。

  沈阳晚报、沈阳网主任记者高寒冰

  图片由杨树提供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