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残疾不能阻碍人生的宽度

21.05.2019  08:13

  1982年出生的马强今年37岁了,作为一名儿麻患者,他已经与自己残疾的肢体相处了35年。

  37岁的马强,目前是一家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公司的合伙人,同时他热衷于公益事业,关注着与他同样有肢体残疾的年轻人们。

  马强曾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国内知名学府,获得双学士学位,也曾从摆地摊开始,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经济独立与对父母的反哺。

  他与常人的不同或许是残疾的双腿,或许是比常人更加坚韧、奋进的精神世界。在助残日来临之际,让我们倾听他“不一样”的人生故事。

  1.  暖意围绕的童年

  198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一对新疆建设兵团夫妇欣喜地迎来了新生命——他们的儿子马强诞生了。然而这样的欣喜并没有持续多久,马强在两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后遗症,双腿肌肉萎缩,由于当地医疗水平有限,虽然几经治疗,但还是落下残疾。

  一双行动不便的腿对正值好动淘气年龄的小马强来说,当然是不小的打击,幸运的是,他生来一副乐观的性子,腿部有残疾,他便练就了一双肌肉发达的双臂,“跟着小伙伴爬树、翻墙、上房顶,靠着两条胳膊,我也把能淘的气都淘了。

  即使从小行动不便,但马强从没放松过学业,也没耽误过功课,从小学开始,父母便轮流接送他上下学,一辆旧自行车,载着他度过数年的求学之路。新疆气候多变,库尔勒小城的道路上经常风沙弥漫,冬季的大雪与寒风扑面,曾有一次母亲送他上学,经过冰面时脚底一滑,两人连车带人重重地摔在地上……这样的场景,上演过很多次。

  马强的父母都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工人,但他们给了马强竭尽所能的照顾和爱。来自周围人的善意也温暖着一家人,“小时候家里邻居是一个维吾尔族阿姨,有时候父母忙,就把我接到她家里去,我没少受她的照顾。当时身边的小伙伴和同学老师也都对我很好,他们给我的照顾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我从没感觉到什么异样的目光,更没有受到过歧视。

  年纪尚小的马强或许也曾因为自己的“不一样”而质疑过,但来自父母、邻居、学校的暖意始终围绕,让他的童年时期同其他同龄的伙伴一样,无忧地度过。

  2.  两次高考,迈入心仪学府

  少年总是多愁的,少年马强的忧愁里,有一个不可回避的关键词——“出路”,童年的伙伴和同学们渐渐有了各自的目标与打算,有的入伍当兵、有的上了技校学技术、有的跟随家人下海经商,受限于自己的身体状况,马强确认了自己的出路,考大学。“不仅要考上大学,更要考一所好大学,只有用知识改变命运,我才能真正自立,未来反哺父母。

  马强将劲头全部投入到学业中,高三时,他的总分已经达到国内排名前十大学的录取标准。高考结束后,马强信心满满地报考了心仪的学校,但随着同学们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马强却迟迟没能等来那个属于自己的好消息。“后来得到消息,我虽然分数达到了报考大学和专业的分数线,但因为身体状况,没被录取。

  这样冰冷的拒绝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从小到大,腿部的残疾虽让马强的生活多有不便,却没有让他感受到过分的差异与不公,然而在这个人生的关键路口上,残疾的腿,却真真切切地将他与其他正常孩子区别开了。

  “消沉肯定是有的,但这件事让我更加正视自己,我决定复读一年,接着再考。”经过各种观察与咨询,马强找到了心仪的学府,坐落于辽宁大连的东北财经大学不但是国内财经类的顶尖学府,也是残健共融的典范。“当时我就确立了目标,想学财经类的专业,未来从事财务相关工作,毕竟这样的工作可以坐着完成,更适合我的身体状况。

  2003年,马强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考入东北财经大学经济法专业,大二时,他开始了第二专业会计学的学习,2007年大学毕业的时候,马强拿到了经济法和会计双学士学位。

  3.从摆地摊开始,实现真正独立

  大学毕业即将步入社会,这又是一道摆在马强面前的坎儿。“临近毕业,我的同学们基本都很顺利地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尽管我以为会计类工作可以坐着办公,不太受身体状况限制,但用人单位还是会犯嘀咕,确实,同样条件的应届毕业生摆在一起,人家没有理由选我。

  求职不顺,马强却从没想过回到家乡,“上大学之前,我从没出过远门,这一来便不想再回去了,老家工作机会少,父母都是下岗工人,我回去也是给他们添负担,我必须靠自己,在大连立足。

  无数次地投简历都石沉大海,无数次拖着病腿参加的面试都无功而返,“没有工作便没有收入,但我得想办法赚钱养活自己。”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强在本地网站论坛里认识了一个做水壶批发的厂家,“他们生产那种PVC产品,塑料水壶批发价挺低,我就试着联系了下,进了一批货。”马强背着一大堆塑料水壶,到泡崖夜市摆起了地摊,这一摆就是一两年。他一年连搬三次家,为了就是找最便宜的住处,一个人进货、摆摊,其中的辛酸不难想象。

  好在摆地摊的收入渐渐稳定,可以维持日常开销了,同样在本地一个论坛上,马强再次嗅到商机,“那时候我开始卖一些日本商品,奶粉、尿不湿、化妆品等等,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代购,那时候大家买东西的渠道远不如现在发达,推广平台也比较单一,我就在各家报纸上打广告,留下联系电话,有人有求购需求,我就送货上门。”那时候马强数着字数,在一家家报纸上留下小豆腐块广告,一来二去,积累了不少忠实客户,也开始接到一些大批进货订单。

  马强的生活也渐渐好转,他不仅可以养活自己了,他在大连买了房,安了家,把远在新疆的父母接来同住。他并没有满足与止步。

  在创业的过程中,马强利用业余时间如饥似渴地读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广告设计、金融投资、心理学……各个方面的书籍都是他阅读的对象。曾经四处求职碰壁的小伙子不再将自己的人生之路囿于一份稳定的工作,他开始期冀未来的无限可能。

  4.跨领域创业,成为行业佼佼者

  马强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视野也更加开阔,他灵敏地感知到互联网的时代大潮,对这个新领域,他跃跃欲试。

  马强结识了两位做IT的朋友,技术出身的他们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过瓶颈。“那时候朋友说我可以试试这个领域,我一开始也挺打怵,毕竟我一个文科生出身,也不懂技术,担心迈不进这个新领域的门槛。

  然而能力与求知的精神是不分领域的,2015年,马强正式出资入股这两位朋友的IT公司,成了合伙人,主管市场营销,在拓展业务、开发市场方面,马强做得游刃有余。

  三个年轻人组成的“铁三角”在工作中分工协作,互为补充,他们把业务拓展到全国,甚至国外。

  除了在行业内稳步发展,马强对于公益事业同样热情。“去年,我们公司制订了培养残疾人程序员的‘千人计划’,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在全国各地招收1000名左右的具有高中以上文凭,对软件编程感兴趣的残疾人,进行初级、中级、高级各种培训,希望培养出能胜任编程岗位的程序员。”马强认为,一些肢体残疾的人虽在生活中多有不便,却应该与健全人一样有着职业选择的机会和平台。

  面对残疾的腿,马强仍然偶尔会产生一种无力感,这是他与常人的不同之处。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和个人价值的不断提升,越发坦然地与这种“无力”与“不同”相处,是他正在完成的人生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