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肺癌、直肠癌排前三八种新发病例都增加
《2014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35.23/10万,死亡率为148.81/10万。日前,记者从辽宁省肿瘤医院获悉2014年恶性肿瘤的前十位排序。去年有近2万人因确诊恶性肿瘤首次入辽宁省肿瘤医院治疗,其中超过1万人属新发病例患者。
1乳腺恶性肿瘤
总人数5610人
新发病例2347人
2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
总人数4174人
新发病例2373人
3直肠恶性肿瘤
总人数1784人
新发病例999人
4宫颈恶性肿瘤
总人数1628人
新发病例1159人
5胃恶性肿瘤
总人数1365人
新发病例828人
6结肠恶性肿瘤
总人数1230人
新发病例682人
7食管恶性肿瘤
总人数867人
新发病例603人
8卵巢恶性肿瘤
总人数752人
新发病例394人
9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
总人数571人
新发病例382人
10膀胱恶性肿瘤
总人数499人
新发病例312人
相比2013年,乳腺癌、肺癌、直肠癌依旧位居省肿瘤医院前三位
相比2013年,前八位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均有所增加
华商晨报掌中沈阳客户端记者杨薇
我国每分钟6.4人患癌超6成发现太晚
4月11日,主题为“科学认识癌症倡导健康生活”的“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举办,来自中国癌症防控高峰访谈上的一组数据引发各方关注:根据对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1年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我国当年新增癌症病例337万,相当于每分钟就有6.4人得癌。
这样一个最新出炉的数据,听起来很容易让人恐慌:怎么这么多人得癌症?这个数字到底意味着什么?
超6成癌患发现已是中晚期
11日在中国癌症防控高峰访谈上,一名肿瘤医院院长赫捷表示,在他们的病人中有60%~80%刚到医院时就已进入中晚期。他认为,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主要有二:第一是对癌症知识不了解,没有及时发现;第二是发现了一些症状或者一些早期表现,但没有在意。“实际上,目前我国肿瘤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但是治愈率却比较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发现晚。”
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陈万青教授透露,根据其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项目点上报的数据统计分析,2011年全国新增癌症病例337万,比2010年增加了28万——这相当于每分钟就有6.4个人得癌。
肿瘤医院副院长王绿化表示,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确在上升,并仍将持续一些年,但这其中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比如世界上癌症最严重的发病区域是在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北欧地区;我们应该做的,是正视这一现实并加以应对。
有些可治愈缓解不必谈癌色变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样的数据发布会造成社会恐慌。对此,陈万青表示,信息的透明虽然会引起一些误读,但是有益于全民的健康意识,现在关注癌症的人多了,大家的防癌、体检意识增强了是好事。
赫捷同时也提到,癌症有1/3可预防,1/3可治愈,1/3可缓解,民众既不要谈癌色变,也要注意转变生活方式,有针对性地查体,大多数恶性肿瘤都有10~15年的潜伏时间来纠正,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据央视
癌症早期有十大危险信号——
不明原因消瘦乏力要警惕
虽然肿瘤可怕,但在初期的时候其实或多或少会有信号,辽宁省肿瘤医院内五科主任、主任医师白维君总结了十大危险信号。
1.当鼻子出现无原因的流血,如固定一个鼻孔流血,就得检查。
2.吸烟、饮酒对喉部有影响,如果声音发生变化,嘶哑,不要自己以为是咽炎,如果始终不见好,就可以做个喉镜确诊。
3.吃东西噎,有哽咽感,还伴随进行性加重,从固体食物的噎食到液态食物也噎。可以做食道镜检查。
4.咳痰带血。
5.上腹部饱胀感,反酸,甚至有消化道出血,如黑便。消化道出血与胃、肠都有关。肠道方面,如果排便节奏和习惯都改变,原来腹泻现在便秘,原来便秘现在腹泻,或出现便血,便条变细。
6.血尿,如果疼得不行还好,可能是尿路结石,如果是无痛性血尿才要注意,反倒可能是泌尿系统的恶性肿瘤。
7.不明原因贫血,有一部分人是肠道的问题,做便潜血检查,是阳性的话就应做个肠镜。
8.接触性出血,绝经后出血。乳腺方面,乳房可以摸到包块、形态的改变、乳头有溢液、皮肤有橘皮样改变都是乳腺癌的前兆。
9.皮表有肿块,短期内长大的。原来有,近期有变化都要注意,原来没有后来出现的。
10.不明原因消瘦,乏力,骨头疼痛,有些病证是以骨转移为早期症状。黑痣见长也要注意,可能是黑色素瘤。
华商晨报掌中沈阳客户端记者杨薇
咋预防
20~60岁可以这样做
20岁
每年体检一次,以指导自己采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好习惯,保持合理体重,不吸烟、酗酒、熬夜、迷恋垃圾食品。开始补钙。专家表示,人体90%的骨质都是在20多岁时获得的。充分了解生理健康知识,重视自己的私生活健康,定期检查私处的健康状况。
30岁
为防止发胖,每天坚持运动20至30分钟。注意监测血压,调整饮食和不良生活习惯。注意睡眠,只有顺应自己的生物钟和生理变化,青春才会延长。女性要关注经期状态,一旦出现月经异常、严重痛经等问题,应及早就医,这可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问题或子宫肌瘤有关。
40岁
筛查糖尿病。女性做乳房X光检查。严格控制体重,少食多餐,饮食多样化,将运动时间延长至1小时,增加负重锻炼和力量训练。
50岁
注意呵护心脏健康。定期筛查结肠癌。女性要留意更年期症状。
60岁
日常补钙依然不能忽视,最晚65岁时要开始检查骨密度,尤其是女性。补充维生素B12,防止记忆减退。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