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选三科成绩计入高招总成绩
全科覆盖、分类考察、不分文理、两次机会……
12月16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两项政策,进一步探索打破唯分数论和一考定终身。
《意见》规定,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学生在完成必修内容学习的同时,可以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
专家表示,随着两个具体改革方案的出台,预示着我国高考改革全面进入深水区。
三年内均可安排考察科目和数量
《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规定,《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考试,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统一要求,确定具体组织方式。
虽然所有科目都在考察范围,但是考察的方式并不相同,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以等级呈现成绩的一般分为五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
选择感兴趣科目“竞争”高考
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学生在完成必修内容学习的同时,可以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
也就是说,将来学生的高考成绩将会是“3+3”模式,除了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三科外,还可以根据报考高校要求,选择三科自己感兴趣,成绩优的科目。教育部基础二司司长郑富芝介绍:“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使得文理不分科成为了可能。”
给考生减负走班教学将成常态
针对改革是否会增加考生负担这一问题,“考生会因为增加科目考试机会而减轻高考压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起草工作的专家组成员、教育体制改革专题组组长、沈阳师范大学教授孙绵涛认为,学业水平测试不会增加难度,测试内容仍将侧重基础知识。比如,部分科目在高一时就能全部学完,就会安排该科目先进行考试,也就是实现了每门课程学完即考,“一门一清”。
“另外,因为每名考生都将面对‘六选三’的选择,未来高中走班制将成为一种常态。”孙绵涛表示。而早在今年初,沈阳市就启动了普通高中必修课走班教学改革,目前,已有14所高中开展了走班教学,分层、分类设置课程。
一位高中校长表示:“不分文理科后,学生想要有更多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欢的学科时,就可以在这些学科上选择A层级,其他学科选择C层级,掌握基础即可。”
沈阳日报记者封葑王若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