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农单桂双这个春节累并快乐着
初春。出凌源市中心,向东南5公里,进东城街道房申村,306国道傍村而过,满载鲜花的车辆将“北方花都”的芳香沿路洒向远方,而“惠于民花卉合作社”就伫立于道路的一侧。
百余平方米的房间内,东方百合裹挟着的春的气息扑鼻而来:洁白的“西伯利亚”、粉嫩的“索邦”、高贵的“黄天霸”有序地摆放在角角落落。社员单桂双正在小心翼翼地给花戴上塑料“头套”:从打花、捆扎、包装……直至发送货物,每天都在繁忙中重复着八道程序。累,但快乐着。
早上3点多出门,一直忙到晚上11点多才能回家,这样高强度的劳作从腊月十五要持续到正月初五。在和记者交谈过程中,单桂双一直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儿———每逢元旦、春节等节日,忙碌状态大多如此。
1992年开始种花,1995年成为凌源最早的三位鲜花经纪人之一,2013年加入合作社。一个个身份的改变,让单桂双家里的收入也随之节节攀升,而今,年入账已达三四十万元。“现在,仅我家就有6个温室、11个冷棚。”单桂双自豪地说。
成立时间不算长的“惠于民花卉合作社”,已陆续吸引了像单桂双一样的花农500多人入社,社员中既有房申村本村人,也有外村乃至河北遵化等地的外乡人。这里不仅保留着传统的线下销售手段,也搭建起了电商平台———单桂双的儿子张慧明2000年大学毕业后,直接选择了回乡创业,现在负责合作社里线上业务的开拓;社里栽植的鲜花远销天津、山东、上海、银川等地,一年的营收达亿元。
单桂双、“惠于民花卉合作社”———一人一社,皆可见“北方花都”凌源发展的身影。
今日的凌源,花卉类种植品种已达30余个,包括百合、郁金香、唐菖蒲、玫瑰等;花卉亩产最高收入达到13万元;已创建了花卉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6处,近3万人通过种植鲜花致富;花卉市场年销售额达10亿元,被中国园艺学会命名为“中国百合第一县”。
就像驰名中外的东方百合一样,设施农业“盛开”在凌源大地。设施花卉、设施蔬菜、设施食用菌、设施葡萄等已在这里形成自己独特的农业产业链条,产业布局更在不断优化中。除花卉外,目前,设施蔬菜类种植品种主要有黄瓜、青椒等50余个,食用菌类种植品种有香菇、双孢菇等7个,果树类有樱桃、蓝莓等10个。
做强农业特色产业,今年的凌源市《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自己的目标:加快构建“接二连三”的农业全产业链,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中国“北方花都”、全国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全国设施农业示范先行区和辽宁省重要的农产品深加工区、休闲观光农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