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飞过 77岁老人一眼就知啥种类
牟广思通过图册讲解苍蝇的区别
■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张墨寒 摄
头顶一只苍蝇飞过,不用抬头不用看,只挥一下手苍蝇就被抓个正着……这是传说中的武林高手。
现实生活中,有一位辽宁老人只要能看清眼前飞过的苍蝇,就知道这只苍蝇属于什么目什么科。但他不是什么高手,只是因为研究了一辈子的苍蝇。
自小喜欢捉虫子
长大后最感兴趣的是研究苍蝇
生于1938年的牟广思如今已经满头白发,虽然耳朵已经有点背,但仍旧眼神敏锐、腿脚利索,提起研究了几十年的苍蝇更是滔滔不绝。
牟广思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在野外玩耍,更喜欢捉一些小动物、小虫子,因此在报考大学时毫不犹豫地选择和动物相关的专业。
1963年,牟广思作为辽宁大学生物系第一届毕业生被分配到锦州卫生防疫部门,主要从事医学昆虫动物分类消杀和控制数量等工作。和常见的八种医学媒介生物:鼠、蚊、蝇、蜚蠊(俗称蟑螂)、蚤、蜱、螨、蠓打了三十多年的交道,牟广思最感兴趣的,也最有研究成果的还是苍蝇及其幼虫。“除了兴趣,当年一位姓马的老师对我的影响也很大,当时蝇与疾病结合这方面的研究不多,马老师的课我听得最认真,他也经常鼓励我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因此牟广思对蝇加深了关注,不仅对蝇类成虫学习研究,对幼虫也产生了兴趣。
采集标本发现十多种蝇类新种
曾为新种类命名
工作后,为了更好地研究蝇类,从1970年左右开始,牟广思开始采集标本。
一年中近四分之三的时间,他都在锦州沿海、山区、丘陵、平原间忙碌。除了其他医学昆虫标本,蝇类标本他就收集了240种数千只,并制成了针刺、切片标本等,还通过显微镜细致绘制了各种类苍蝇各部分特点的手绘图谱。
“我爸常年不在家,好不容易回趟家带回来的不是苍蝇就是蛆虫。”牟广思的小女儿牟镭回忆,小时候她和父亲接触时间少,父亲一年中在外工作得有300天,惟一的印象就是父亲对研究苍蝇特别执著。“回到家就在饭桌、书桌上铺几张纸做蝇类标本,我妈看见他家里事啥都不管就弄苍蝇也很不愿意,但说了也拗不过他。”而令家人自豪的是,在牟广思那届毕业分配到各市防疫站工作的同学中,只有他发现的蝇类新种多,并参与了很多相关图书的编辑。1988年牟广思就被破格晋升为主任技师,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国内外没有记载的蝇类新种,我发现了十多种。”牟广思介绍,像星星被发现后可以由发现者命名一样,他发现苍蝇新种类后也可以由他给起名。
“这只胸部背面是全黑的,就形象命名为黑背莫蝇。”在1973年采集到莫蝇属的新种中,发现人牟广思将其命名为黑背莫蝇,相关科研文章也在1984年发表,昆虫标本则保存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追在牛后面捉吸血苍蝇
花钱买鲜鱼放臭了去诱捕
为了采集到种类不同的苍蝇,光在一个地域或是时间段进行采集是行不通的,厕所、畜棚、垃圾堆……哪里苍蝇多他就得往哪里跑。
“有一种吸血的苍蝇就围着牛飞,我就追着牛边跑边捉,但得找老实点的牛。”牟广思笑称跑得快的牛他追不上,但追老实牛也要用杆子长的捕蝇网,“再老实的牛总被我骚扰也要尥蹶子啊。”牟广思笑着说。
对于只在臭鱼、臭豆腐、腐肉、人类和畜类粪便周围“转悠”的苍蝇,牟广思也有办法。“花钱买到新鲜鱼,然后放臭了去山里诱捕,就是去的途中费劲。”
牟广思说当年经济条件普遍不高,新鲜鱼不吃故意放臭了去引苍蝇,别人很不理解,而最让他费脑筋的还是怎么将这些“有味道”的东西带到捕捉地。由于当时只能乘坐公共交通,为了把刺鼻的臭鱼带上车,他要事先包上好几层塑料袋,“但这样有时还是能被别人闻到,而我就只能装傻不吱声。”
诱捕需要的粪便是不需要前期准备和携带的,都是到捕捉地后再寻找。牟广思说,在有人居住的地方还好说,去厕所、畜棚就能采集诱捕的粪便了,但特别空旷的地方找不到了,也只能自己解决诱饵问题。“实在不行就得自己‘制造’了。”
厕所里一待几小时观测苍蝇幼虫
数蝇蛆数量检验消杀药效
除了采集标本了解苍蝇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存在地点和时间等,在卫生防疫部门工作的牟广思还要寻找对这些害虫的消杀方法。因为大多苍蝇的幼虫,孳生的地域在厕所、畜棚,牟广思就得在这些地方进行研究和观测。
“我背着采集箱子钻厕所,一进去就待几个小时,大家都不知道我是干啥的。”牟广思说,常常是采集完洗手照样吃饭。但他所遇到如厕的人大都对他的行为感到怪异,常常投来异样的目光,甚至有人还劝他,“小伙子你年纪轻轻的,做这个干啥呀?!”
“厕所里的这些研究,其实对生活中的蚊蝇消杀特别重要。”牟广思说初夏的季节针对的是苍蝇幼虫的消杀,就得知道它的密度。
看见记者不解,牟广思更直白地讲述了在厕所中的工作流程。“就是找个粪坑数蝇蛆的数量,用药前在粪坑分出几个点位先数一次,用药后在里面等一段时间后再数一次,就是看用药前后死亡的数量。”牟广思说,“没觉得埋汰啊,一只只数,只有知道用多少药,死了多少才知道药的效果。”
就是这种长时间的研究积累,锻炼出牟广思辨别苍蝇种类的本领,牟广思说他最后光看幼虫就知道蝇的种类。苍蝇从眼前飞过,看一眼就能知道这只苍蝇属于什么目什么科。
帮女儿捉蝇蛹写出获奖论文
女儿支持:“看见特殊苍蝇就去喊爸”
牟广思家中有三个孩子,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小女儿牟镭对父亲的工作有些许了解还是小学的时候。牟镭回忆学校要求春天交一定数量的蝇蛹,因为当时大家普遍认为蝇蛹到夏天孵化出苍蝇,春季消灭了蝇蛹也就是消灭了苍蝇。
牟镭想到让父亲帮忙,“没想到我爸研究出了兴趣,数量都够了他还一直去挖。”牟广思说他先后挖了一万多只蝇蛹进行解剖和孵化,最终确定95%的蝇蛹都孵化不出苍蝇。在牟广思写的《越冬蝇蛹的调查研究》中,对6所学校一百余万只蝇蛹的研究中,确定只有2.2%有活力,也就是说春季耗费人力消灭蝇蛹对抑制夏季苍蝇的数量作用甚微。
牟镭说没想到父亲真的研究了出来,不仅研究论文获了奖,随后根据这项研究第二年的春天学校就不再要求交蝇蛹了。
从此牟镭开始支持起父亲的工作,“我要是在哪儿看见有的苍蝇好像有点特殊,就跑过去喊我爸。”牟镭说父亲只要听见有特殊苍蝇,一定会抄起捕蝇网就跟她去。“家里有苍蝇飞也喊他,他都不用看拿蝇网一挥就逮到了。”
蝇标本助力辨别外来传染病源
已无偿捐给锦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牟广思制作的苍蝇标本特别规矩,每个一尺多长的标本盒子里,苍蝇标本用大头针钉了,横竖整齐地排列着,每只标本下方都详细记录其属性和采集地。
这些标本被牟广思当做宝贝一样,走哪搬哪,但1998年退休后,由于存储标本的地方几次搬迁,丢失的一部分标本让牟广思心痛不已。剩下的标本他干脆搬回了家,当时家里的衣柜里没多少衣服,都是苍蝇的标本盒。
2014年10月份,锦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一位刚工作不久的工作人员,在检疫美国进口的4个集装箱盐渍生牛皮时,发现皮张上有大量蝇蛆。因为拿不准是什么属种去请教牟广思,并在堆积的标本盒子里比对到了答案。
“港口外来船只多,这些标本对蝇类是国外带来的还是本地的能起到鉴定、判断作用。”自己的标本有了大用途让牟广思兴奋,也找到了给这些宝贝安家的新地点。不久后,牟广思干脆将60多盒、3000余件的蝇类标本都无偿地捐献给了锦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对于口岸截获的蝇成虫及蛆,检验检疫局的工作人员说不要小看这小小的蝇蛆,“苍蝇可传播霍乱、伤寒、痢疾等人类传染病,还能传播炭疽等多种人畜共患疾病。为了防止境外传染病疫情和动物疫情通过货物携带的医学媒介生物传入口岸,确保口岸卫生安全,检验检疫人员对蝇蛆都要进行严格的除害处理,这些标本是很好的参照和比对”。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张墨寒
■链接
辽宁地域 常见的苍蝇都有啥
1.厩腐蝇(也称厩蝇、大家蝇):辽宁3月到11月均可现,该种个体总数量约占住区蝇类总数的三分之一。成蝇可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和畜禽类传染病。
2.家蝇:除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地区未发现,全国都有分布,为喜室内住区蝇类。垃圾是其在城镇主要滋生源。本种与人的饮食和食具接触频繁,和疾病的传播有密切的关系。
3.丝光绿蝇:辽宁地区的居民多称其为绿豆蝇,在辽宁西部5月至10月繁殖,7月份为繁殖高峰期,多滋生于腐败动物质中。可携带肠道致病菌、病毒、寄生虫卵等。
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张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