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 英国女探险家和沈阳结下不解之缘
一百多年前,一位走遍世界的女汉子和沈阳结下不解之缘
她的旅行足迹可绕地球三圈,为谢“洋华佗”在沈捐资助学
毕晓普夫人
毕晓普夫人所著《中国图像》封面
毕晓普纪念楼
马车与民居
德胜门
魁星楼
在20世纪以前,人们通常认为妇女不适宜长途旅行。而打破这条不成文规定的人是英国女探险家毕晓普夫人。她25岁开始长途旅行,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是在亚洲的经历。
11月19日,沈阳资深文保志愿者“沈阳图景”向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爆料,这位百年前享誉世界的女汉子和大沈阳有着不解之缘,她曾因伤在沈休养五个多星期,并用照相机记录了123年前的沈阳城。
25岁走出家门,旅行足迹可绕地球三圈
毕晓普夫人原名伊莎贝拉·伯德,1831年生于英国。她自幼身体不好,患有风湿病、忧郁症、失眠症等多种疾病。1850年,她做了脊椎肿瘤手术,但手术并不完全成功。因为多病,医生告诫她多做户外活动。从幼年到青年,伊莎贝拉的身体每况愈下,医生给她开的药方是当时十分流行的万灵药——旅行。1854年,23岁的伊莎贝拉得到父亲的鼓励和100英镑资助,远渡重洋去美国、加拿大旅行。她后来根据自己写给姐妹们的书信,于1856年出版了《一个英国女人在美洲》一书,她的游记非常受欢迎,成为当时的畅销书籍,并由此开启了一生的行走生涯。在随后的40余年间,她的足迹遍布波斯、朝鲜半岛、中国和日本等地。旅行中,她记录下了沿途所遇见的风俗和传统。为了表彰她的壮行,她被吸取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第一位女会员。
50岁时,伊莎贝拉·伯德嫁给毕晓普医生后,改称毕晓普夫人。她一生在病痛、考察、写作、摄影、演讲当中度过,著作达14部,其旅行足迹可绕地球三圈,是一位非凡女性,被同行誉为“女性地理学家第一人”。
在沈遇到“洋华佗”,为表感谢捐资助学
资深文保志愿者“沈阳图景”告诉记者,其实,这位百年前享誉世界的女汉子和咱们大沈阳有着不解之缘。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当时63岁的毕晓普夫人正在朝鲜旅行,因战争影响,她不得不改变行程,经营口转赴沈阳。途中,毕晓普夫人所乘骡车跌入深坑,她遭受撞击,手臂骨折,头部划伤。幸好得到盛京施医院院长司督阁大夫的救治,在沈阳休养五个多星期后得以痊愈。为感谢司督阁大夫的出手相救,毕晓普夫人向盛京施医院捐赠了1000英镑,用于修建当时奉天医科大学的东翼楼,这栋楼后来被命名为“毕晓普纪念楼”。
资深文保志愿者“沈阳图景”介绍,奉天医科大学由英国医生司督阁创办,是东北第一所医科大学,也是东北地区医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其原址就位于现在的辽宁省肿瘤医院院内,后来奉天医科大学更名为盛京医科大学,1949年后该校并入中国医科大学。
笔下称沈阳是“第二大城市”,留下珍贵的照片
一张照片胜过千言万语。在沈阳逗留期间,毕晓普夫人拍摄了很多照片,记录了盛京古城的很多代表性建筑,包括标志性的德胜门、魁星楼等。
据资深文保志愿者“沈阳图景”介绍,毕晓普夫人在晚年将这些图片收录在《中国图像》中,在她的笔下,“当时的沈阳是大清帝国的第二大城市,它把所有在北京的官方部门,复制一套在此,包括礼部、刑部等,在沈阳附近还有满族人的祖坟。”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高级记者白昕 (图片由“沈阳图景”提供)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