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采摘节"场面火爆 高花村迎来游客一家家
新闻
回顾
沈阳铁西区高花村是沈阳草莓的主产地。此前央视关于草莓含致癌农药的新闻,让沈阳地产草莓躺枪了,高花村的草莓销量直线下降。本报连续三天的报道,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报道过后,高花村不但迎来了自驾采摘的游客,批发情况也有所好转。
事件进展
一扫前日的阴霾,昨日的沈城晴空万里,沈阳晚报联手高花村举办的“草莓采摘节”迎来了火爆的场面。昨日,近200位自驾采摘游客络绎赶往高花村,采摘近500公斤草莓,游客表示,采摘草莓既放松了身心也帮助了农民,“游”有所值。自驾游同时带动了批发商的热情和村里的饭店的生意。高花村委会主任兰明忱估算,昨天全村收入约30万元。
2岁半头回采草莓,兴奋!
昨日,2岁半的徐子朔是第一次来到草莓大棚,看到满棚的绿秧红果兴奋不已。模仿大人的样子,一会就学会了摘草莓。陪徐子朔一起来的,还有他的爸爸妈妈、姥姥姥爷。他们一家人采了10公斤草莓,还摘了两颗西兰花。妈妈周雪瑶说:“孩子平时在城市里,看不到这样的农田,带他来亲自感受一下,他会有不一样的视野和感知。”
周雪瑶还记下了草莓种植户金大哥的电话,“回去以后我们会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其实如果这里能有更多的蔬菜、土鸡蛋、大米就更好了,我们都能买回去。”
昨日,65岁的陈文劲从铁西区保工街出发,骑了两个多小时的自行车来到高花村。“我孙女上小学4年级了,我采点草莓给她带回去,自己也锻炼身体了。”陈文劲从怀里拿出一份《沈阳晚报》,“我特地带一份报纸,打折,8元一斤!”
专家:一尝就知道没打药
60岁的王晓礼是市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的农资科技人员,他是和家人一起开车来采草莓的。他这次来除了采摘,还想考察考察一下当地的草莓。“我就是和农药化肥打交道的,这草莓我一吃就知道没打药,因为口感是不一样的。”王晓礼说,这里的草莓酸甜适中,果肉不软,“没有増甜剂、增红剂之类的添加剂。”另外,土质也属正常,“如果用农药、化肥,土地容易板结发硬。而且这的大棚里也有一些杂草,没有用除草剂。”
采摘一份等于卖四份
昨日白天,高花村委会主任兰明忱的电话就没断过,十多位村民在村委会办公室里等待前来采摘的游客。每当有游客来到,村民们都抢着往家领。
村民张秋红,55岁,种了20多年草莓,“以前很少有游客到村里来,我们也没有办采摘活动的想法。今年卖得不好,采摘多少可以贴补一些。”游客来到棚里,张秋红热情地让大家品尝草莓,主动教游客摘草莓的方法,“把叶搂起来,一掐草莓就下来了。游客吃点没关系,就是别浪费,有的游客踩在秧上走,有的草莓采完又扔掉,挺可惜的。”
村民金大哥也接到了游客,他高兴地说,“今年批发卖不到往年三分之一的钱,但是自驾游买一份几乎顶批发的四份,我们想以后多搞这样的活动。”
自驾游拉动批发商
到昨日17时许,兰明忱估算全村迎接游客近200人,采摘草莓近500公斤。“后来村民都不在村里等,直接去大马路上拉人啦。”自驾游采摘还拉动了村里饭店的生意,“以前村里的饭店平时人不多,昨天中午饭店几乎都坐满了。”
最让兰明忱高兴的还是自驾游带动了批发商采购,昨日全村批发草莓约5万公斤,而且价钱也有所上涨,“每公斤涨两三角,虽然照往年还差不少,但一公斤的价格也奔着5元去了。”兰明忱估计昨日全村能收入近30万元。
兰明忱说:“我们以后还要多发展自驾游采摘,村里种西瓜、葡萄、花生、地瓜等作物,等成熟了,市民都可以来自驾游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