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官:“库眼”里修炼出“全国名牌”

13.07.2015  13:06
 图为董志官(左二)在维修车间指导员工工作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  李春山摄

7月7日上午,位于沈河区小西路的沈阳长青诚汽车维修有限公司院内,人来车往,50多名员工在机修、电器、钣金、喷漆等几个车间忙乎着……一位长年在此修车的老客户深有感触地说,我亲眼见证了这个企业的创办者,由租一个“库眼”起步,到如今发展成20个维修车间;由当初的3名工人,发展到现在的80多人,企业由小到大,成为沈阳市民营汽修企业的佼佼者,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创业之路。

满大街找修车的活

董志官是一名复转军人,在部队学得了一手修理汽车的好手艺。从部队转业后,为了圆自己的修车梦,他主动放弃了政府安排工作的机会,与战友凑了10万元钱,合伙开了一个汽车修理厂。10万元的资金,除去买配件的钱,只够租一个库眼的。没钱装修,他就和战友自己干,每天蹬着倒骑驴,把残土从小西路运到浑南残土排放点,车破路不好走,按照规定,只能夜间拉,他每天都累得腰酸腿疼。为了赶进度,有时候,他骑着倒骑驴竟然睡着了。

修理厂装修完了,却没有生意。董志官就背着一大壶水,每天满大街转,找车修。每天,他都给自己打气,“面包总是会有的”。有一天,他转到了高登酒店附近,看到有一台林肯车坏在那了,一位中年女士急得满头大汗,不停地打电话。董志官感到机会来了,马上凑上去问:“车坏了吧?”女士嗯了一声。董志官又十分诚恳地说:“让我试试,我给你修车,不要钱。”她白了董志官一眼,说:“我凭什么相信你?”董志官说:“我是当过兵的人。”说着给她行了个军礼!她一看董志官带有军人的气质,勉强答应了。董志官凭经验一查,原来是电瓶的螺丝锈死了,车启动不起来。找到问题后,董志官三下五除二就把车修好了,那位女士非常高兴。她看到董志官为人实在、手艺又好,就说今后她单位的车就在这修了,后来才知道,她是一个证券公司的经理,就这样,董志官有了第一笔生意。从此以后,董志官的修理厂,口碑相传,客户一天天多了起来。

报修电话就是命令

董志官有自己的生意经,干汽修,不仅要把车修好,还要为客户服务好。对客户的要求,他总是有求必应,无论多晚,无论在任何地方,只要客户一个电话,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第一时间到达。

一年冬天,天正下着大雪,路上积雪有一尺多深,晚上一个客户打来电话,说车坏到姚千户高速公路口了。客户当时急得声音都变了,说给好几个修理厂打了电话都没人肯去。董志官听了二话没说,和修理工带着拖车绳子、工具就出发了。到那一看,不仅车开不走,而且,前挡风玻璃被过路货车上掉下来的石头砸了个大窟窿,司机都快冻僵了。“这车必须得拖回去修”,董志官坐到司机的车里,司机被安排到了董志官的车里。拖行了5个多小时,天都亮了,故障车回到了修理厂,董志官也冻得眉毛胡子全白了,手脚根本不听使唤,第二天就发起了高烧。两天后,车修好了,客户来取车时,激动得一个劲地向董志官竖大拇指,连夸当过兵的人真是了不起。后来这个客户一直在董志官这里修车,还给修理厂带来了100多个客户。

修车从不要高价

刘女士是宝马车主,第一次来汽修厂换轮胎,汽修厂报价1500元,刘女士觉得修理厂要高了,只给了修理厂1200元。后来,刘女士经多方询价,觉得是自己给少了,心里一直很愧疚。现在,刘女士不仅自己的车在这里保养,还介绍朋友来修车。

董志官说,企业名字是“长青诚”,就是希望企业长久、有活力和诚信。他给企业定了一条原则,修车不要高价。由于历史的原因,修理车间设在居民区里,为了让汽修厂不影响周围百姓的日常生活,董志官以高出市场价格近一倍的价钱,把车间周围的一楼住户的房子都买下或者租下。周围的居民有事相求,董志官也都尽量满足,并和周围居民和谐相处了18个年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3年,董志官的汽修厂获得全国诚信汽修企业荣誉称号,这在沈阳民营汽修企业中尚属首次。去年,在沈河区委、区政府和大西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董志官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投入2000多万元,创办了冬暖夏凉的现代化的大西农贸市场,安置了200多名下岗职工和大学生就业。他的心中有个梦想,就是让更多的人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 何强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