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一个不能少 村小教师坚守四学生
下课了,兴城羊安乡辛庄小学老师陆英明、杨贤秋和孩子们一起玩篮球。
老师陆英明在辅导孩子学习。本稿图片均由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驻葫芦岛特约记者 胡清 摄
这是一个普通又特殊的村小,它只有4个学生。
学校位于葫芦岛兴城市近郊,距离兴城市内大约五六公里。学校有两趟平房,面积并不算小。走进校园,干净整洁,操场大约能有足球场般大小。此时,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教室内孩子们听得仔细,老师讲得认真。
目前学校有五位老师,2男3女,别看只有4个学生,可5名老师分工明确,把教学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校长陆英明兼数学老师;杨贤秋教英语、信息、体育;陈英侠教语文、写字、校本课;刘丽教美术、科学和综合;姜素艳教思想品德与社会和音乐。
陆英明告诉记者,辛庄小学过去规模不算小,最多时学生有200多人。最近几年,随着外出打工村民的逐渐增多,有的孩子随父母到外地学校就读,有的到城内学校就读,还有一部分到羊安乡中心小学读书。慢慢地这所小学生源就越来越少。“现在学校4个孩子都是男孩儿,都读五年级。尽管如此,可我们依然坚守。”
杨贤秋老师以前在羊安乡郭山子小学任教,因生源减少原因,他原来所在学校2015年8月合并,剩下的学生大部分去了城里,他被分配到辛庄小学。“我主要教英语,还到附近的柳蒿小学教5年级英语。”
与教室相隔的一个房间就是老师办公室,班主任陈英侠是辛庄子村本地人,也是在辛庄小学任教时间最长的老师,目前已经教学36年。她除了担任班主任工作,还担任3个学科的教学工作。
陈英侠告诉记者,留守的4个孩子每家生活上都各有不同困难,尽管如此,可孩子们依然很努力读书。“这4个孩子有的是孤儿和残疾孩子,还有的是留守儿童,家庭困难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中午孩子们带饭,老师们给热饭,有一个孤儿,老师们中午些啥就给他吃啥。”
下课了,陆英明和杨贤秋拿出一个篮球来到操场,边分组边和孩子们玩起了投篮。尽管都已人过中年,可两个老师与孩子们跑跳追逐,玩得不亦乐乎,俨然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年龄。
别看只有4个学生,可老师教学丝毫不受任何影响。相反人少后,老师讲完课后还要单独给“吃小灶”,以保证所教知识完全被孩子们吸收。
这4个孩子是老师的心肝宝贝,“一个都不能少”的发展理念成为辛庄小学老师不变的信条,每个老师无论家里有啥事情都没影响工作。
为了这4个孩子,5个老师操碎了心。在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努力下,4个孩子每次考试成绩都处在全乡上游水平,尤其是数学成绩在全乡第一。
羊安乡中心小学总队辅导员李敏说,2007年8月出生的李久洋,刚出生时父亲就肝癌晚期,化疗多次不但用尽家中积蓄,还负债10余万元。父亲去世后的2011年,他的母亲又被确诊为乳腺癌,2015年,孩子8岁时母亲又去世,姐弟俩彻底成了孤儿。目前姥姥患有脑血栓和心脏病。
学校尹宗铭老师得知李久洋家庭情况后主动联系爱心人士,2017年春季为该生送去3500元慰问金。春节时,中心校校长杜秀华又带领党员为李久洋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李敏说,给她印象最深的是自打李久洋母亲去世后,小家伙好像突然长大,学习努力了,成绩进步很大,尤其是数学,原来刚及格,现在能达到90分。“去年去他家走访时,他姥姥说孩子原来放学就到处跑,现在到家就先写作业,也越来越有礼貌,在家帮大人干力所能及的活儿。”
羊安乡中心小学校长杜秀华说,无论如何都会让孩子们就近有书读,因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驻葫芦岛特约记者 胡清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