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城乡联动抗旱救灾

29.07.2015  11:21



      有了去年遭遇百年不遇大旱的经验教训,面对今年的旱情,葫芦岛上自市委书记、市长,下至普通党员干部,与一线农民同步反应,全力投入到抗旱自救中。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机制,科学调配抗灾资金、物资,积极组织受灾地区干部群众开展抗旱自救工作。进入7月,葫芦岛大地上到处是各级干部与农民一同抗旱的场景。大家或打井、或运水、或组织滴灌,机声阵阵,忙个不停。
旱情肆虐  应对有策
        行走在兴城市围屏满族乡,虽然不时有成片的黄叶玉米、蔫叶的花生映入眼帘,但更多因灌溉及时而依然翠绿的庄稼,让人感到欣慰。
        “7月上旬,我们就组织村里为农民打了120个临时水源坑。  ”围屏乡副乡长陈刚说:“去年大旱让我们吸取了经验,今年我们动手比较早,刚刚发现旱情苗头农民就自发浇地了,乡里也立即组织在河套里打水源坑,为庄稼找水源。  ”
        有了去年遭遇百年不遇大旱的经验教训,面对今年的旱情,葫芦岛上自市委书记、市长,下至普通党员干部,时刻绷紧抗旱这根弦。旱魔一到,各级干部立即与一线农民同步反应,早在7月初即全力投入抗旱自救,尽力将群众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全民发动  全力以赴
        6月27日以来,葫芦岛市没有一场有效降雨。入伏之后,全市气温更是居高不下,平均最高气温均在30℃以上。土地缺墒严重,加上有效降水严重缺乏,造成了较长时间的干旱,而且各水库蓄水量也呈不断下降趋势。目前全市8座大中型水库蓄水1.87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偏少二成,六股河、兴城河、女儿河等中型河流较去年同期流量减少八成。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134条基本断流。从7月1日至7月23日,全市地下水位平均下降了0.3米。全市近2.4万眼农田机电井,出水量不足或接近干涸的有2600眼,占井数的11%。
        旱情逐渐蔓延,呈加速扩大趋势,甚至出现了庄稼干枯、群众因旱饮水困难的现象。据统计,截至7月27日,全市大田作物受灾面积228.13万亩;果树种植面积132.51万亩,受灾面积61.7万亩。面对旱情,葫芦岛市委、市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机制,科学调配抗灾资金、物资,积极组织受灾地区干部群众开展抗旱自救工作。
        市委书记都本伟多次下到一线,每到一处,他都亲手挖土,一边焦急地查看旱情严重程度,一边耐心向农民问计抗旱招法,把发现的成功经验及时推向全市。市长戴炜两次紧急动用市长预备金,多次召开办公会议,调度各地受灾情况,研判旱情灾情,部署抗旱救灾工作。  7月17日,地处绥中的前所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告急,不仅园区内70多万株果树濒危,连2000多老百姓喝水都成了问题。消息传到市政府,戴炜马上放下手头其他工作,立刻召开市长办公会,紧急研究解决前所饮水安全问题和水源地项目推进问题。当天下午,消防车就把生活用水送到了当地居民家门口。水利局局长静大成还到前所蹲点,帮助水源地推进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使农场长远供水问题同步得到快速根本解决。
        “旱情太严重了!刚浇一遍,太阳一暴晒,两天就蒸发没了。虽然庄稼难以实现彻底解渴,但看到干部们这么早就跟我们一起并肩干,我们好感动,起码我们的心里解渴了!  ”兴城市围屏乡太平村民杨先录如此说。的确,进入7月,葫芦岛大地上到处是各级干部与农民一同抗旱的场景。大家或打井,或运水,或组织滴灌,机声阵阵,忙个不停。
先保生活  再保生产
        葫芦岛市今年的旱情比去年还要早,特别是两年的旱情叠加,使抗旱形势非常严峻。  “职能部门出资金、出设备、出力量,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各县(市)区广泛发动组织抗旱自救;基层乡、村、群众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不等不靠搞自救……”想千方设百计与旱魔作斗争,葫芦岛市委、市政府组织发动各方力量,一场众志成城的抗旱攻坚战全面展开。
        7月19日,葫芦岛市防办发布了抗旱蓝色预警,启动了4级应急响应。  “有条件要抗旱,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抗灾。  ”水利、气象、水文等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会商和监测频次加大,每周会商制度已经改为两日会商,旱情监测也由每周1次监测改为每日1次,为及时开展科学抗旱和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农业部门做出了“保设施农业、保果树、保经济田、保种子田、保口粮田”的“五保”抗旱救灾指导意见;消防部门利用消防车向缺水严重地区送水,确保公共饮水安全;气象部门枕戈待旦等候降雨时机,随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增大雨量缓解旱情;民政部门筹措资金,用于困难群众的抗旱自救。截至目前,葫芦岛市共投入3000万元抗旱救灾资金。其中市财政投入700万元,群众筹措2300万元,维修和新建水源1145处。全市累计投入抗旱人员30万人次、车辆5000台、机泵管带3万台套、维修和新打机电井1.7万眼,抗旱灌溉面积50万亩。
        先保生活再保生产。加强组织领导,党员干部深入农村一线,靠前指挥,帮助农村解决困扰抗旱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此外,加大抗旱物资投入,各级政府已陆续启动抗灾资金,各县(市)区正积极联系当地保险公司提前介入旱情,做好理赔前期基础性工作。根据灾情发生情况,葫芦岛市准备适时指导农民抢抓时机、因地制宜地种植生长期短、经济效益高的作物。如在7月末8月初,可选择生育期80天至90天的鲜食玉米品种和大豆品种种植;有水浇条件地区可种植萝卜、大白菜、莴笋、大葱、雪里红等蔬菜;在坡薄地块种植荞麦;在9月初可种植秋菠菜、小葱等;由于干旱,蔬菜种植可利用育苗中心繁育种苗,等待土地整理后再进行移栽……
        有担当,有办法;有灾情,无灾容。葫芦岛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与旱情的战斗正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