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面打响

29.06.2018  16:24

  6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明确了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加快生态保护和修复,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等具体工作安排。

 

  意见明确,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意见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和产业布局开展规划环评,调整优化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规模和结构。严格控制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环境风险项目。对国家级新区、工业园区、高新区等进行集中整治,限期进行达标改造。强化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用地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节能、节水、节地等标准体系。

 

  围绕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领域,意见明确提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净土保卫战。

 

  其中,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一方面编制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碧水保卫战方面,则包含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等。推进净土保卫战方面,要求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

 

  针对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意见要求,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统筹开展全国生态保护与修复,全面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具体包括: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决查处生态破坏行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等。

 

  基于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意见还明确了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具体包括: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政策体系、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等总体路线图。

 

  值得一提的是,在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政策体系方面。意见提出,资金投入向污染防治攻坚战倾斜,坚持投入同攻坚任务相匹配,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常态化、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并且,推进社会化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采用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运营补贴等方式,规范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PPP中心主任逯元堂表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环保投资回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全社会污染防治资金缺口较大。投资总量不足、效率不高、多元化投融资格局尚不完善是当前环境保护投资存在的最大问题。

 

  “环境保护投资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物质保障。在攻坚战的特殊时期,急需采用PPP模式加大资金投入”。逯元堂分析认为,生态环境领域符合推行PPP模式的本质要求,也是最为适宜、最为急需、最应优先推行PPP模式的领域。“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推进PPP模式的优先领域已逐步成为各方共识,在各地财政支出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应重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确定的重点任务,加强后续PPP项目实施统筹,在10%的地方财政承受能力红线内优先推进生态环境保护PPP项目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