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首次公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数据 2014年末达122.86万亿元

11.02.2015  18:04

  中国人民银行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14年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22.86万亿元,同比增长14.3%。这是央行首次公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数据。人民银行2011年起编制并公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数据。

  社会融资规模是指实体经济(即非金融企业和个人)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量。其中,增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获得的资金总额,存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获得的资金余额。

  数据显示,2014年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22.86万亿元,是2002年末的8.27倍,年均增长19.3%,比同期人民币贷款增速高2.7个百分点;与同期名义GDP的比率为193%,比2002年高69.6个百分点。

  对于发布社会融资存量数据的原因,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表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增速波动较大,不宜用做比较分析;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相对平稳,有利于将社会融资规模作为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的监测指标,用于与其他经济变量间同比增速的比较分析,也可以作为货币政策的监测分析指标。此外,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和增量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关系,能够从不同角度为金融宏观调控提供信息支持。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也表示,增量数据的波动性较大,而存量数据比较稳定,有利于把握社会融资的结构和趋势,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制度不断完善,更全面地反映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表示,从结构看,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人民币贷款余额占比明显下降。2014年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81.43万亿元,为2002年末的6.3倍,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6.3%,比2002年末下降20.5个百分点。

  二是直接融资快速发展,融资结构明显优化。2014年末实体经济以非金融企业境内债券和股票形式合计融资余额为15.49万亿元,是2002年末的21倍,年均增速达到28.9%,比同期人民币贷款的年均增速高12.3个百分点。

  三是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不断扩大。2014年末实体经济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方式合计融资余额为21.44万亿元,为2002年末的35.4倍;2014年末上述三项合计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17.5%,比2002年末提高13.4个百分点。

  该负责人表示,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能够多角度地全面反映各类融资支持实体经济的状况,能够促进全社会更加重视发展直接融资,分散间接融资过高的风险,同时有利于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