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专家:阜新是中国谷物酿酒起源地
8000年前的阜新地区是中国谷物酿酒的起源地!10月28日,中国谷物酿酒起源地暨三沟品牌创新发展工作会议和中国谷物酿酒起源地暨三沟品牌创新发展论坛在沈阳举行,多位专家、学者表达一致观点。
据了解,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乡查海村的查海遗址是我国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较早期的文化遗存代表,经7次发掘,揭露早、中、晚三期房址55座。从发掘所揭示的遗迹来看,查海聚落形态已经发展到一个比较完善的形式,出现了社会等级分化及一定的生活组织结构,具备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有专门从事石器制作、陶器制作和玉器制作的手工业者。“这为谷物酿酒时代的到来做了物质、精神和知识技术的准备,使谷物酿酒成为可能。”与会专家说。
“关于酒原料的起源,专家普遍认为应该是多种谷物。长久以来,关于谷物的起源一直是个学术争论问题,但目前可以确定谷物起源于被子植物。权威考古证实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是辽宁古果,它起源于辽宁西部。”李井岩介绍,谷物酿酒所需物质条件基础为谷物、曲蘖、陶器、泉水。查海是红山文化源头,是红山之祖,8000年前的查海先民过渡到农耕时代之后,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成为谷物酿酒起源的基础。查海先民大量石制生产工具的使用提高劳动效率,农业种植谷物粮食粟的产量大幅增长。
现代研究表明,农业初始时代,贮藏粮食方法粗放,粮食发霉发芽时常出现,成为天然曲蘖,而发霉发芽的粮食浸到水中,就会发酵成酒,这就是最早的谷物酿酒。查海先民用陶器和窖穴储存谷物,这种保存方法易使谷物受潮发芽、发霉而形成天然的曲蘖,先民逐步认识这一现象而主动谷物酿酒。
查海遗址发现的室内和室外57个窖穴,大型窖穴口径2米以上,这些窖穴主要用于储存粮食,窖穴底部设有火灶,分析用途是酿酒加温谷物之用。
李井岩介绍,查海文化时代,大量陶器的使用改变了原始农耕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遗址出土完整陶器、复原陶器及残器共计1177件,功用是用于盛水、储存粮食和烹煮食物,再一个就是可以酿酒、盛酒和储酒。其中查海遗址出土陶杯多达30件,这是酿酒、饮酒习俗出现的物证。“陶杯器型虽然小,但制作工艺讲究,足以说明陶杯用途的特殊,喝水用的杯会比喝酒的杯大得多,所以陶杯不是饮水器物,而是饮用一种特殊的饮品酒。查海遗址陶杯在早期没有出现,在中期才开始少量出现,晚期数量、器型增加。”“富有内涵的查海遗物与古籍所载结合,再加上实验考古技术的支撑,综合研究的成果,不仅扩展提升了我国查海文化研究的成果,而且为酒文化寻找到了源头,功莫大焉!”雷广臻表示,三沟酒业设计推出的新产品“红山酒祖”,其文化依据在于查海文化是红山文化的源头之一。查海文化距今约8000年,红山文化距今约5500 至6500 年,文化面貌上有继承关系。酒最先可能是用于祭祀先祖的神奇之物。由此也可证明,阜新地区不仅是中国谷物酿酒起源地,也是中国酒文化的起源地。
而源自清朝同治元年的三沟酒正是谷物酒中的代表。据介绍,三沟酒至今有准确记载的历史已经154年,历经10代白酒工匠师徒相传到今天。其基于产品陈列的“氛围型”品牌推广、基于体育营销的“差异化”品牌推广、基于酒祖之争的“事件型”品牌推广、基于公益慈善的“口碑型”品牌推广,使其在阜新地区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5%以上,在沈阳地区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0%以上,形成了东北白酒界著名的“三沟现象”。
据了解,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家组成员、辽宁省白酒协会专家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白酒大师王贵玉,当代中国红山文化研究领军人物之一、著名红山文化专家雷广臻,中国酒文化学者何冰,阜新查海遗址博物馆副馆长李井岩等应邀参加了此次论坛。